當輝煌變為慘敗,當讚歎變為悲歎,當過去開始重現。
——題記
又是秋天,福海的湖面上浮著金色的柳葉,映襯著晌午的陽光。微波粼粼的湖面上泛著斑駁的光斑,時而簇擁,時而碎裂。我刻意地去踩那落在地上乾枯的葉子,發出那“卡卡”的破碎聲。
秀麗的武陵春色,宏偉的正大光明,雄大的方壺勝境,歐范的諧奇趣,華麗的海晏堂。。。經過那熊熊烈火的燃燒,消失不見。
站立在殘橋的橋頭,這是圓明園裡唯一殘存的石橋。很短的距離,跨過了滄桑的歷史長河。石塊,毫無規律的堆積在橋邊;楊樹,投下斑駁的樹影在橋上;歎息,一次次從橋面湧來。相機的快門在身後不停地響起,“擺個姿勢再來一張!”我甩頭走開。何嘗不是呢?在人們的眼裡,圓明園,已經成了一個純粹的旅遊景點,同其他勝地一樣,“充滿歡聲笑語,充滿‘卡嚓卡嚓’”。
大水法,已只剩下一個漢白玉門型框架。大體雖已消失,但殘留漢白玉上的雕刻,精美絕倫,即使不參照復原圖,也可想像當時為修建這個專為皇帝觀賞的大噴泉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觀水法後的石屏共有五塊,都由漢白玉精心雕刻而成,當時的皇帝,便坐在石屏中央的寶座上,觀看著那雄偉的噴泉,美輪美奐,引人入勝。然而如今的我啊,站在觀水法中間,直視慘敗不堪的“水法”,卻不禁將那過去的讚歎化為悲哀,秋風蕭瑟,使我打了個寒戰。
仔細的去想一想吧,曾經的英法聯軍——英國和法國現在已經是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又何況當時呢?他們可能看不起那已經經歷過鴉片戰爭並且戰敗的中國,也不知足於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雨果這樣評論我們:“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也這樣評論這次劫掠:“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然而直到現在,有的國家亦然不接受教訓,繼續用戰爭的硝煙去滿足自己的野心,其中有不少毀掉文明古跡的例子。
“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你又何必去傷害它?
但不得不思考的是,這場悲劇是否可以避免?沒錯,沒錯!英法聯軍憑什麼侵略我國?歐洲人憑什麼說自己文明我們野蠻?
因為懦弱!因為腐敗!因為缺少有遠見的知識分子!
圓明園的悲劇又一次警告了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告誡了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今的我們唯有好好讀書,學好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才能夠令祖國更強大,才能夠讓其他國家看得起我們,才能避免這類悲劇的再次發生。
樹葉一片片落下,告訴我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不要沉浸於過去的悲傷”。
圓明園的殘骸,依舊屹立在北京城中,經歷了百餘個春秋。它彷彿仰天長歎,訴說著悲傷,與憤慨。
初二:薛靜薇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