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國寫優秀範文讀後感作文《紅樓林夕》_1500字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只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孤雅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手筆,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婉結局和它之中對封建社會的頑固無情所表達出的無奈和哀傷。

  我是在9歲開始讀《紅樓夢》的。小孩子嘛,總是耐不住性子的,讀了一會兒就煩了,悶得慌了——畢竟《紅樓夢》裡的人物太多了!所以每每讀就覺得十分壓抑。但是長大後,再讀,竟覺得寫的是如此之好!是的,我那時讀《紅樓夢》,印象裡似乎只是大觀園的繁華與喧鬧,兄弟姊妹的怒罵嬉笑。但如今讀,是覺得每一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的。如大家公子寶玉的頑皮輕浮,黛玉的多愁善感,寶釵的豁達大方,王熙鳳的八面玲瓏,賈母的慈祥和藹……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才華過人的黛玉。林黛玉這個人物應該說是最具有代表性質的。她是金陵十二釵之首,滿腹的才華,卻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無人知曉。在元妃省親那一章節,本想大展才華的林黛玉被限只能作詩一首,可見她的“詠絮之才”是十分被忽視的。大多數人也許會認為,黛玉好耍小脾氣,動不動就一個勁兒的哭泣哀歎,但這都是她那不圓滑的性格所致。在《紅樓夢》裡,很多人都言語犀利,像王熙鳳、晴雯等,但黛玉的諷刺是最厲害的,她十分具有叛逆色彩。曹雪芹賦予黛玉的美,正適合她的性格特徵。“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嬌弱美麗,孤傲清高。這一點正好與寶釵形成對比。文中描寫寶釵是“……年紀雖然大不多,可是容貌豐美,品格端莊,行為豁達,不想黛玉孤高自許,因此深得人心,便說黛玉不及她,就連那些小丫頭們,也都願意和寶釵玩笑……”這就是寶釵與黛玉的不同,行為豁達,處世圓滑。但是美到極點的黛玉那樣淒慘的死去,成為了《紅樓夢》裡一個最為悲劇的人物。

  仔細品讀《紅樓夢》,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家族興衰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淒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獨有觀念。

  寶玉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那個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十分反感與憤憤不平嗎?而黛玉為何鬱鬱寡歡,多愁善感?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淒慘人物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不公之悲傷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像賈環之類人物的尖酸刻薄,也正是那個時代奸臣小人的真實寫照。當然,也會有善良的主兒,像襲人,平和溫存,為他人著想。這也正是作者心中幸福與祥和激發的時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在這個美麗又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上。寧榮二府的家破人亡和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看破紅塵的那一份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震。

  雖然這本書字裡行間都不免留露出社會的世態炎涼,但它也有溫和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一家人在冬季賞梅對酒的溫馨畫面,或是湊在一塊兒說笑,其樂融融,熱鬧開心。不過,最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訓了,今天得罪我事兒小,要是明天什麼寶姑娘、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豈不大了?’寶玉聽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這讓我在閱讀時忍俊不禁——寶玉也太寬諒這個林妹妹了,竟然毫不生氣!

  讀罷《紅樓夢》,心中暢快許多。我想,儘管社會中已經沒有了那麼多封建習俗,但是《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陰暗面是始終存在的,有權有勢的人在操控著這個社會,壓抑著自由。我們總不能像寶釵,大家閨秀,卻最終孤零一人。她心中的悲切,遠比歸去的世外仙姝要多。寶釵這一生,似乎只是淪落成為一個封建教條的犧牲品。所以,當我們的自由和文明被政治的霸權壓迫時,我們要敢於反抗。

  《紅樓夢》,看似安靜沉穩,書上的油墨在散發著清香。但這裡面,是人世間所有感情以及整個社會的縮影。落花流水繞紅樓,千古傳唱空悠悠。湮不滅的淒美愛情,生與死的千古執著,敘寫出“情”的深度和“史”的厚度。它不朽的藝術魅力和難以逾越的思想高度,光芒萬丈,經得起歲月傳唱與人生玩味,生生不息!

 

    初一:薛嘉雯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