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有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
多年不見自己的父母,呆呆的望著天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受到親情的折磨,生活中不容弱者,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早早學會自立,稚嫩的肩膀上多了一份承受,包括思念。思念彷彿成為他們生活的格調,而眼淚,又怎能不會去體恤父母的無奈。
留守兒童的淚,也是社會的痛。
往往在留守兒童中存在這樣的問題:
1。學習較差。由於父母對孩子關注少,學習也是過問甚少,與他們的思想觀念差異較大,所以溝通上出現障礙,隨之教育上弊端較多。
2。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回家次數少,與子女聯繫少,對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極易使它們的性格變內向。3。缺乏親情。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往往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出現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等。
4。心理障礙。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他們的父母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利。
5。行為偏差。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存在行為偏差的現象。
我看過一段視頻,主要是一個地方政府組織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父母見面。在旅途中,我看到那些孩子們緊緊相擁,此刻,他們心裡是怎樣的呢?也許真正能夠得到安慰吧。到站了,孩子們迫不及待的要下車找自己的父母,就在那一瞬間,我從孩子們的眼裡看到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感動,對,是我看到的。鏡頭特寫的是一位10來歲的女孩,女孩找到媽媽,撲了過去,連說“媽媽,我好想你。”媽媽的眼中也有了淚水,女孩問爸爸為什麼沒來,媽媽告訴她爸爸太忙,沒時間。但女孩還是緊緊握著媽媽的手,與媽媽一同去了他們一直租來的“家”,女孩說要比想像中簡陋,不過,還是有一種溫馨的感覺,說著女孩笑了。晚上見到自己的爸爸,一家人一起吃晚飯,女孩此刻的心情也許是以前只能是出現在夢境中的吧。而後媽媽帶著女孩到處逛了逛,可是爸爸媽媽工作緊張,女孩只能暫住兩天。臨走了,女孩抱著媽媽爸爸靜靜的相擁在一起。
後面的我不多說了,是對於一個留守兒童來說是最不願經歷的,我們是普通人,我們無力去改變這種現狀,也無力去消除他們的貧困,但是,我們一定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點什麼,其實社會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把愛彙集起來的倡導者,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留守兒童,別讓感動變心酸。
高一:王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