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吃草,銹吃鐵,虛擬的世界吃靈魂。
當今,人工智能日益發達,人們漸漸得益於智能的現代化,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穿梭於各個虛擬場景,全部都是虛擬的。在人們都在為這些技術叫好的時候,我不免有一種惶恐,真的要擁抱它,讓它發展下去嗎?
虛擬世界對於人來說的確有一種無法拒絕的吸引力,像一個黑洞不斷將我們吸向它,一旦被吸入,便一發不可收拾。拿網絡遊戲來說,不少青少年選擇了將自己血氣方剛的青春獻給了這個無底洞般的虛擬世界,他們願意將原可以飛奔在籃球場上的身體變為電腦前那幾近佝僂的軀殼,早已沒有那神采奕奕的靈魂,靈魂已虛無,軀殼在枯坐。
虛擬使靈魂空虛,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將全方位生活在虛擬裡,難道我們就沒有恐慌感嗎?全地球都縮小到了一個屋子,從地球村轉變為地球屋似乎觸手可及。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信息數字組成的社區中,我們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數字、一串編碼,我們似乎被人控制,根據編程在生活。在虛擬世界,我們不用動腿,不用走路,交談的對象是數字,穿的是數字,吃的也都是數字,真的不可怕嗎?想想進化論吧,到那時候的人類,恐怕將是退化得只剩下那個只有腦子在動的肉團了。
船停在碼頭上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裡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存在的意義,也不是我們所要的追求。難道我們的追求就是生活在一片虛擬之中嗎?在舒適的虛擬世界裡安樂死?
周國平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只有在鄉村裡才保留著上帝創造時的樣子,它是歲月與光陰;在城市裡,時間已經被抽像了,它是日曆和數字。」城市好比虛擬的世界,在虛擬之中,一切都已被抽像,不是原本的東西了,因為虛擬吃的是靈魂。
人的生命之中總有些歷練,總有些事物要自己親自體驗,不能像未來有虛擬現實設備那樣,所有的事都可以一體化完成,這樣的生活未免太好了。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過,北歐人有理性的思維,但這個地區卻是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就是因為太好了,有些人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如上所說,我們不要被一片大好的虛擬所誘惑了,虛擬吃的是靈魂,不要做虛擬的奴隸,變成行屍走肉。
現實世界有明月陪伴著我,有微風輕撫著我,有無涯的大海讓我觀望,有無數的回憶盡我思量,若孤身活在虛擬之中,是樂,還是痛苦?
點評
這是一篇比較典型的論說類議論文,文章通篇就中心觀點「虛擬吃靈魂」展開議論。開頭段在類比中提出觀點,接著聯繫現實,在反問中提出問題:面對虛擬的世界,需要去擁抱它嗎?然後順著反問聯繫生活展開議論,論證中,運用了事實論證和引用論證推進思考。整篇文章邏輯性較強,文字富有理性色彩,說服力很強。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