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轉暖,大地春意嫣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以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依然處於寒冬臘月的學校。離高考已不足百日,校園的上空籠罩著高考濃厚的陰影,陰影密不透光,遮去了春天那明媚的陽光。校園裡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四週一片死靜,即使艷陽高照的正午,也不由得使人生出絲絲涼意。
轉眼恢復高考已有32年光景,32年前這件被稱之為賦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事情究竟是將中國的教育制度轉向光明還是轉向另一個無邊的黑夜,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高考在給人們短暫的春天之後,便陷入了漫長的寒冬。學生們身上愈來愈重的枷鎖便是毋庸置疑的鐵證。
區區一張薄紙,怎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寥寥數語,又怎能證明一個人的才識?單單高考是一個性價比很低的制度。一個在呆板,再無創新意識的人,通過死記硬背也能在紙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偏偏一些不拘一格的才子不願受縛於一張薄紙,被高校拒之門外,無緣大學,從此被社會拋棄在黑暗的角落裡。而那些呆板的機器卻滿面春風的在鮮花和掌聲中接手科教興國的重擔,繼續新中國的崛起之路,這怎能讓人不憂心?高考已步科舉制的後塵,學生、家長、老師都忽略了生活、社會才是最大的考試,中國的高考已不幸成了標準的紙上談兵!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孰好孰壞一目瞭然,毋庸贅述。然而在世界上的教育都在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社會實踐的趨勢下,為什麼中國依舊實行著呆板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為何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單單停留在嘴皮子上?因為教育部門太注重考試分數了!學校迫於壓力,只能在表面掛著素質招牌背地裡搞應試。經常耳聞家長對學生說類似“只要讀好書,考好成績,想發展什麼興趣愛好,等上了大學在說,大學有的是時間”的言語。乍一聽讓人覺得挺有道理,仔細一想,全是放屁!這樣的言語常常使學生誤以為暗示他們上了大學使命就完成了,可以好好彌補那段在黑暗中被壓抑著的青蔥歲月。然而,大學裡所傳播的知識比起高中所教的重要的多,高中只是大學的一個過渡,教育部門理應放低高考的門坎,加高大學畢業的柵欄,素質教育應該從小培養起,還給處於青蔥歲月的孩子們一片聖潔的藍天,讓他們自由成長。而那單純應付考試的教育制度則應該淡出歷史的舞台。
在茉莉花盛開的時候,高三學子們依舊將迎來一場關於應試的廝殺,一場沒有硝煙卻充滿血腥的戰鬥。學生們對此早已怨聲連天,對應試教育早已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毋庸置疑,中國的教育制度陷入了漫漫長夜,究竟何時才能迎來人們期待已久的曙光,學生們何時才能擺脫束縛已久的枷鎖,這還是個未知數,但這一切決不能因一句“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何適的制度”而停滯不前。晚一年,便將會有更多的學子陷入應試的苦海。
地平線的遠方傳來聲嘶力竭的吶喊: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