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無非在做兩件事,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是啊!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你可以選擇平平淡淡地生,也可以選擇轟轟烈烈地死。中國尚有「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古語,但苟活,不見得因為懦弱,亦可是以思想和人格為奠基而築起的對信仰的堅守;而選擇赴死,也未必是奔向最壞的結局,亦可是浴火重生,尋覓另一個世界的幸福。
「無數生命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即便大富大貴者也不能逃脫身死名滅的結局,唯有卓傑之士才能在這世界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對於有著崇高思想的司馬遷來說,宮刑不僅是肉體上的疼痛,更是精神上的折磨,以至於使他受刑後「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我想,在生與死的抉擇間,他是糾結的,一個清高之人,在肉體遭受凌辱後又怎可安心苟活於世,但是,為了那份偉業,為了完成那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奇跡,他選擇活著,以思想的力量下視帝王虛妄的神聖與無理性的威權。他做到了,以有限的生命將人生加寬、增厚,譜寫了那份凝聚著正義感和使命感的不朽偉業。不苟活,不低頭,以信仰書寫傳奇。
「分手的時候到了,我***,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一句平淡的話語,一篇辯詞的結束,一位聖人面對死亡的從容與淡然,這是蘇格拉底對神的的信仰與信任,是他對真理追求的執念,也是他為了守衛哲學而做出的殉難。他堅信,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因此,身為哲學家的他,以接生婆自居,利用自己獨特的助產術,在街市鬧巷平靜地洗滌著青年人的心靈,竭盡全力,催生出那名喚為「愛智慧」的孩子,即使這份代價是自己的死亡,他也慷慨坦然,無所畏懼。「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不也正是他的人生寫照嗎?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蘇格拉底坦言:「我本人絕不害怕和躲避好壞尚不知的境界過於明知是壞的境界。」在他看來,死亡是靈魂與肉體的分離,但也是另一個極樂世界的開始,更是浴火之重生。正所謂「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蘇格拉底對死亡的奔赴實質上或許是一種新的永生。
每個人都想給自己的生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這一筆,該如何書寫?橫豎撇捺、鉤點轉折皆在個人的掌控。你可以選擇生如夏花之絢爛,也可以追求死如秋葉之靜美。其實,生也好、死也罷,苟活於世也可,坦然赴死,未嘗不行。我們人生的結局從來不被界定,是輝煌是平凡,一切皆為個人的選擇而已。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