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兒子喜歡聽獨奏,濫竽充數的南郭處士十分有自知之明,便匆匆忙忙地帶著他那支竽灰溜溜地逃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一個勁的埋怨自已,為什麼不早出生幾年,一處勁兒罵齊宣王為什麼死得那麼早,為什麼不等自已多撈幾個錢,存個幾百文錢再死呢?又罵齊宣王的兒子為什麼喜歡聽獨奏呢,多幾個人吹多有氣勢呀!哎,我真是被命運折騰,我這樣狼狽地回去,妻子會怎樣罵我,鄉親們會怎樣嘲笑我……
他這樣想著,一邊長吁短歎著,幾滴埋怨,辛酸而又後悔的淚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在南郭處士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正提著菜簍的賢妻良母——樂羊子的妻子。她的品德十分高尚。她看到這人如此模樣,知道這個人必定遇到了一點挫折。於是,她走上前去,十分關切地問:“壯士,看你愁眉苦臉,十分為難的樣子,能告訴我,你發生了什麼事嗎?”南郭處士正愁沒個地方傾吐,發洩,便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她笑了,打趣地說:“不錯,我看你挺有自知之明的呀!”“你別取笑我了。”南郭處士慚愧地說。
接著,樂羊子的妻子一本正經地說:“真的,我不是打趣,你也不要怪任何人,說不定國王他的愛好會對你有很大影響的。一個人活著,就要有價值的活著,憑著自已的本事實實在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像你這樣濫竽充數,苟且偷生。混得了一時,混不了一世啊!”
他震驚了,慚愧了,後悔了,想不到一個婦人的話竟是這樣有哲理。
南郭處士臉紅了,像一個正在受批評的小孩,他低著頭,沉思著。過了半晌,他抬起頭,笑著對那位婦人說:“謝謝您的指點,我一定會按您的話去做的。”他情不自禁地把那婦人的稱呼由“你”變成了“您”,於是,一溜煙跑開了。
南郭處士跑到哪裡去了呢?他來到一個村莊,找到了一個吹竽吹得特好的老師,十分勤奮用功的學了兩年。於是,告別了老師,再次來到皇宮。
此時,齊宣王的兒子已經“學”到了他父皇的愛好:喜歡聽群奏,南郭先生沒有後悔,沒有抱怨,仍是一心一意地吹著。很快,皇上注意到了他,發現這人有高於其他人的吹竽的本領,就給他長了工資而且封他為御樂師總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是金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