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境界,它獨一無二;有一種境界,它沁人心脾;有一種境界,它如同周敦頤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譚嗣同在百日維新中變法失敗,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帝並派人捕殺參加變法的人們,還用酷刑懲罰他們,來告誡天下百姓。康有為等人見大勢已去,便逃往國外。譚嗣同卻大義凜然地說:“國家的防抗路上沒有流血,就讓我來做第一人吧。”於是他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走向了斷頭台。這就是那種境界,但卻沒有十全十美地詮釋了那種境界。有人不僅坦然面對了恥辱,還把恥辱轉化成了一種堅韌的力量。
天漢三年,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替李陵辯護,漢武帝大怒,囚禁司馬遷並處以腐刑,出獄後,又讓司馬遷擔任只有宦官才能擔任的中書令郎這一職務。這不幸的遭遇使司馬遷義憤填膺,他卻忍受恥辱,著成《史記》這部大作。這種境界是完美的”玉不琢,不成器”也許只有經歷過大風大雨後的帆船才會更加堅固。
譚嗣同應為當時中國民眾的麻木,奉獻出自己寶貴的性命,來喚醒民眾沉睡已久的內心,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只為創作一本史書,來使後人更加清晰地瞭解當時社會的真相,這種精神難道不更可貴嗎?境界,既是鏡,也是屬於自己心靈最美好的世界。讓我們仔細品味自己的處境,並喚醒自己沉睡已久的境界吧!
初二:黃梓曦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