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鄰家小孩愛畫畫,她的媽媽就給他報了繪畫班。可是他去了幾天就不想去了,理由是小孩感覺每天去繪畫班是一種任務、一種負擔。媽媽想讓孩子發展一下他的潛能,但又不能逼著孩子去,媽媽很傷心。再說孩子,他是的的確確學不下去了,感覺沒有興趣了,孩子很無辜。
這就是說,付出的不一定會被接受,接受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要去接受。如果你嘗試著接受了,再放棄,或許就會有人傷心,有人委屈。
據說,巴勒斯坦有兩片相距不遠的海。一片是活水,而另一片是死水,但注入這兩片海的約旦河水是一樣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活水那裡有魚兒在水中游,有鳥兒在海邊唱,充滿了勃勃生機。而死水那裡沒有游動的魚兒,沒有歌唱的鳥兒,更沒有孩子們的歡笑聲。但是據我所知,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卻是活水接納河水並不保守,海裡每流進一滴水它就也流出一滴水,接受中同樣在付出。但死水不同,死水小氣的把河水儲存起來,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水和只知道接受的死水有著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即使接受與付出不會成正比,但是魚與熊掌亦不可兼得。只顧接受不會付出,也會失去同等重要的部分。就像死水,它接受了約旦河水,不付出他的河水與鳥兒歡唱、與魚兒玩耍。它的河水便失去了生氣。相比之下,活海雖失去了河水,但它卻得到了那一片生機。
由此我們要展開我們的大腦神經仔細思考,在死海與活海的相較之中,我們為何不做活水那樣的人呢?自然界是如此,那麼人類社會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就拿我來說,我既然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但是接受與付出是兩種概念,失去了就不會有回報,那麼付出呢?
有人說:接受就會有付出,付出卻不一定有回報。有人說:付出就會有回報。然而我說,只要付出了就好,接受就會有付出。但不一定是正比。
哦,我懂了。
高一:郭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