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
這座聞名遐邇的古橋就位於我的家鄉。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據說沒建橋的時候,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洶湧,經常有漁船被掀翻,沉沒在江底。每次出發捕撈前,漁民們都要把記憶中的神仙、菩薩念了一遍又一遍,祈求自己能平安,洛陽江也就變成了萬安渡。古橋建成後,為了取意「平安無事」,人們就習慣稱它為萬安橋。
泉州人有句俗話:站如東西塔,臥以洛陽橋。清明節這,夫,爸爸帶我去參觀洛陽橋。途中,爸爸講起了洛陽橋的歷史地位與價值:「洛陽橋是北宋時由蔡襄太守歷時6年多主持建造的,它的建成對泉州的水陸交通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世界橋樑發展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為什麼呢?」我好奇地問。
「剛開始建橋的時候,潮狂浪猛,橋基屢受破壞。聰明的惠安人因地制宜,發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筏形基礎和牡蠣固基法。」爸爸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自豪。原來,所謂的「筏形基礎」,是將橋墩堆砌成船頭狀,使其受力面積變小,可以將水的衝擊力分散。為了鞏固橋基,老祖宗們又就地取材,在橋墩下大量養殖牡礪,這就是「牡蠣固基法」。遠遠望去,一層層牡蠣像乳白色的毛毯披在橋柱上,似乎在傾訴著千年來的風雨故事……
洛陽橋下,清淤的挖掘機正在有序地工作著;三里古街上,建築工人在忙碌地措建鋼架、貼磚洗牆;公路上,一株株剛剛移植過來的綠楓一派生機勃勃……
哎,大家在忙什麼呢?
爸爸彷彿看出了我的疑問,說:「洛陽橋是泉州的文化象徵,現在已經被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的16個遺產點之一,並正式申報2018年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從這裡開啟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作為後人,我們要好好傳承這寶貴的文化精神,保護古橋,修繕古街,發展旅遊,造福當地百姓。」
洛陽橋上石龍橫臥,站在橋上遠眺,青蒼滿目,水光天色,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自然。我想起了之前學的一首餘光中老先生的詩作《洛陽橋》: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
最全的作文範文、優秀作文參考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