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在徐庶的舉薦下,劉備三顧草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孫抗曹的道路。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公元208年,曹操大舉南下,敗劉備於長阪。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使江東,聯結孫權。諸葛亮以隆中路線的堅定原則與孫權談判,訂立雙邊同盟,而不是附庸順從。孫權認識到“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讓步,同意鼎足三分,發兵拒操。赤壁戰後,孫權履行諾言,將荊州借給劉備。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為帝后,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他鞠躬盡瘁的為劉備效力無疑是讓漢室統一天下,劉備死後,劉禪即位,由於劉禪不與劉備不同,諸葛亮也以為劉禪是個弱智所以諸葛亮很累。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興,能不累嗎?事實上,諸葛亮不像軍師,倒像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親自操持,即所謂“事必躬親”。這固然是生性謹慎,也是勢之所然。不這麼做,他怎麼能大權獨攬而國人不疑呢?他實在是害怕出差錯啊!哎!然而諸葛亮也很假,原來三顧茅廬也不是三顧而是一顧。諸葛亮原來是在劉備下工作的但是諸葛亮受不到重用,才回老家去耕地。當劉備知道諸葛亮是人才的時候才去找到。諸葛亮也事先想到這一點,為了顯示他的高深,回唱歌的牧童,背詩的牧民,當劉備找到諸葛亮後也願意隨劉備出山。所以諸葛亮是一個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