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書,我有種莫名的購買慾。我並不是個喜歡逛街的女孩,說的通俗點就是我是一奼女。上街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書店。我喜歡並且很享受把自己泡在書裡的感覺,在這裡我就是一個貪婪的小孩,想要得到比多更多的東西。
爸媽說我不像個女生,沒有女生該有的“特質”。比如,上高中以前我一直是剪短髮,性格大大咧咧的像個男生。這些其實都還好。他們最不能夠忍受的就是我的房間。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那簡直是個狗窩”。狗窩嗎?我倒不覺得狗窩有什麼不好。不是有句很俗的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這說的可是比真金還真。每每聽到我說這句話,他們就會用一種極為不解的眼神盯著我看良久,然後又同時對這我搖頭。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就會特別不給面子的笑出來,真是太有默契了。他們對我這樣的反應表示無奈,有不約而同的搖頭,再歎息。我回給他們的則是更為誇張的笑聲。嘿!你們可別把我的房間想成是那種臭襪子滿地堆積,髒衣服隨處可見的回收站。抗議!本人還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文明公民好吧!
亂,那是因為我對書的購買慾太強烈了。我的房間不是很大,在擺下一張書桌,一個衣櫃,一張床後,留給我活動的空間少的可憐。書櫃的入住是一個不太可能的夢。
每次去書店我都特別的矛盾,既興奮又痛苦。興奮就不多作解釋了,痛苦則是因為太難以取捨了。每一本我都愛,每一本我都想買。這種感覺就像是幾個非常優秀的男生站在你的面前,他們都希望跟你在一起,每一個你都喜歡,但是你只能選擇一個。和每個人都在一起這是客觀條件所不允許的。我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將我愛的書都帶回家,所以去書店就變成一種痛苦了。但是,每次上街我的腳就會不自覺的往書店方向移。我站在書店門外時還是個小資產階級,從書店出來時就成了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光榮,是吧!
我所擁有的書的數目是令人羨慕的。我的窩裡隨處可見的東西沒別的,就是書。書桌上,床頭邊的凳子上,床上,地板上……他們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只要我伸出手他們就會被我緊緊地拽到手裡。這種感覺讓我很安心。不過,我不買言情小說,這是原則。原因很簡單,我覺得很奢侈,而且看小說會讓覺得特別的空虛。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爸媽覺得我不可思議。他們看見我買書就會說:“你的課本看懂了?買這麼多的書,對你有多少幫助,現在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是廢紙一堆。老是覺得自己行的很,浪費時間來看這些沒用的。”真是太莫名其妙了。我喜歡看書,喜歡買書,這也不行?這也有錯。難道說,除了課本,我不能再看別的。怎麼沒有用?怎麼會沒用?現在到底是為了獲得知識讀書,還是為了考試讀書?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分數之外學會感動》。有一位教授在他剛做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校刊的主編,校文學社社長。在一次期中考試時,現代文閱讀竟然得了0分。匪夷所思的是,並非答錯了,而是沒有做。
他找他,問為什麼。
學生告訴他,用作題目的那篇文章,他讀完第一遍,就哭了。他當然知道這是在考試,所以,再讀一遍,還是哭,哭到無法思考。他決定先完成後面的試題。直到把作文寫完,回過來讀第三遍,還是哭。於是,他選擇放棄,即便還有足夠的時間。
教授說,後來,交過許多學生,做過無數,做過無數的閱讀。可是,我一直記著有這樣一個學生,有這樣一張臉。
老師教給學生知識,教給我們們閱讀的方法,有經驗的老師還可以傳授給學生所謂的技巧。可是,他們們一直忘了讓我們們學會感動。一些當老師的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他們們一直忘了讓學生們學會感動。老師們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這份感動無關乎考試,無關乎升學,上課的時候,就常常省略了。
我們學生中的一些人,將來會進很好的大學,但是,他們的生命中少了一點溫暖。可能那溫暖並不一定能讓我們獲得一個好的分數,但我認為,那溫暖一定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美好的人。
我的窩裡有能夠給我感動的書,我的窩裡有能夠給我力量的書,我的窩裡有能夠給我溫暖的書,我的窩裡有……這些都遠遠比分數更重要不是嗎?這些是廢紙嗎?不,不是,這些是金子甚至這些比金子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