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極高的讚賞之詞,古人的傳統文化中常常強調善,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
一直認為,善良是一個女子若要優雅必須具備的品質,就像“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樣,人若心存善良,便會有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優雅的氣質,一種難得的高貴。所謂東方美,就是由這樣的眾多品質而組成的。有了善良在心中的人,能懂得將心比心,能懂得留有餘地,考慮事情更加周全,也更加公正平衡。
善良是愛的忠誠追隨者,伴隨著愛出現在每一個地方。正是源於對萬物生靈的愛,才會滋生出善良的靈魂,讓人多一分心靈的美。英國倫敦有一位暢銷書作家叫詹姆斯,曾經他是一名癮君子,也是一個流浪漢,靠在街頭賣藝為生。而後來,他在公寓的樓梯間遇到了一隻受傷的流浪貓,詹姆斯為了救助它,毫不猶豫的拿出了自己為數不多的大半部分積蓄將它治療好,而最後他沒有繼續當一個癮君子,他用一本書講述了他與流浪貓鮑勃的故事,最後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而這巨大的轉變,只是源於他的善良,僅此而已。
善良並不是就是憐憫,憐憫是對於弱者的同情,善良更像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方式,以一顆真誠的心,用一種溫柔的態度去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它給予的是好是壞,是榮譽或是失敗。有一點像淡泊這種生活態度,贏了便君臨天下,輸了便東山再起,少些斤斤計較,多些微笑釋然。善良就好比一道午後的夏日暖陽,柔和的照在別人身上,帶給別人的是舒適,是愉悅,並為此自己感到愉悅,這就是給人快樂也收穫快樂的原理,善良的人往往不會吃虧,總會有些生活給的好運氣。
善良不需要你有多溫潤如風,靜若處子,也不需要你有多麼高的修養和文化底蘊,只是在面對人間疾苦時給予一分愛心:是在面對他人錯誤時給予一分寬容,是在面對一顆受傷的心靈時給予一分信任。善良注重捨,而輕於得。
但是凡事物極其反,太善良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方式,如果事情觸及到了底線和原則,便要抑制住自己的善良,避免以感性代替理性。就像法官斷一個殺人的案,不能因為罪犯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歲小兒便減輕處罰,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罪犯的家人,同時安慰好受害人的家屬。這才是正確的善良。如果善良過了頭,那麼它便不再是愛的追隨者,反而會成為惡的夥伴,滋生罪惡。
善良是什麼?善良是很多很多東西組成,是生活態度也是生活方式,是優良品格也是高貴品質,是與愛相隨也可能是與惡同流,善後面多一個良,便是因為唯善不夠,還需自良。
初一:某某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