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即學習所需的費用。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這其中的“智”也可喻為一定意義上的學費。
曾聽聞有一如此交學費者。某領導不注重安全生產,致使事故一再發生,最終使某鑽井船隊翻沉,72人身亡。事故之後,該領導不便面無慚色,更謾言:“交學費嘛!”聽了這樣的報道,不能不讓人寒心。這位領導身受國家與人民的囑托,卻置國家與人民利益於不顧,玩忽職守。72位工人的性命,數千萬元的損失,又怎是一個“交學費”便能輕輕帶過的?如此的學費太令人撕心裂肺,這樣的學費交不得,也交不起啊!
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確有許多東西要學。要下力氣搞發展,首先要明確學什麼。不然花了人力物力,東西學了,卻學來無用,也是白搭。不是早就聽說曾有企業胡亂引進所謂先進技術,投資千萬卻換來一堆廢鐵嗎?還有的省市置自身條件於不顧,一味跟風搞投資,最後落得兩手空空。這種種的一哄而上的“交學費”方式是不可取的。於是想起魯迅先生說的:“我們要佔有、挑選。”的確,只有認清方向,才能使學費交得明白。
交明白的學費,學有用的東西,這當然是好事,可有的人不是吃了“塹”不長“智”的。在過去的舊學堂裡,學生交了學費入了學,不學東西或學不好東西是要挨教師板子的。而對於那些玩忽職守的人而言,這“板子”便是失去人民的信任,遭到眾人的唾棄。怎樣才算是付了代價學了東西呢?春秋時期,昊國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置敵我懸殊於不顧,貿然出擊,導致兵敗。但勾踐卻並未因此而頹廢沉淪,他臣薪嘗膽,憑借一股向上的韌勁發展自身,伺機而起,最終奪回了家園。一時的失誤並不算是最後的失敗,關鍵在於能否從失誤中學到有益的東西。反觀材料中提到的那位領導,他挨的“板子”本應當是又重又狠的。因為在此事故前的四年內,已發生事故1000多起。也就是說已經交了1000多次學費,為什麼他們就總也學不到東西呢?我們還能讓他們把這種昂貴的學費糊里糊塗地無休止地交下去嗎?
如今的競爭已不再是兩國間的血戰史。而是國家與國家間綜合力的兌爭。正因為我們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所以我們象徵國家尊嚴的駐外使館才會被人當作“錯誤的目標”轟炸,那些天皇極權的頑固分子才敢公然否認日本侵華史……無可諱言,要發展就要學習,要學習免不了要交學費。於是這“學費”如何交得值就成了重要問題。
處事講究科學,遵循客觀規律,遇到挫折堅忍不拔,吸取教訓,絕不再犯,這才是付了明白的“學費”,這才是真正可交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