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國教育事業變得如此淺顯。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漢字足跡。有人曾這樣畏言:“中國的教育是可以用零分來代替的。”換句話說,中國人所受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是徹底失敗的。這個說法在很多人看來是太過果斷,片面地,但仔細想想,並不是全無道理。
當今社會,人們為了權利,金錢和地位努力求學。初中向高中的過度是一次選拔性的考試,一部分人會因學習上的不足而被淘汰,從此,徹徹底底地留在“食物鏈”最底端,通過的人並不是就此成功,寒窗苦讀三年後,又是一場冷艷的篩選,學習優秀的人被送進大學校門,落選的人準備無理頭的找工作,實習,他們比第一群人的下場會好一些,但終究是受人言談私語的對象。大學四年後,一群新的面孔步入社會,他們開始為找工作四處奔波,最後,迫不得已,繼續上學,用學位在社會上贏取地位,一層上一層,一步上一步,到教育成就達到極限後,用年薪和其他人說話,覺得這就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成功。
在那一次次被踢出局外的人群中你會看到品質的彰顯,亦會看到奇跡的出現,畢竟,他們有向上進步的空間。相反,在學習上的姣姣者步入社會以後,他們未必繼續努力,很有可能,燈紅酒綠的社會職場會麻醉他們的內心,野心始終是人的天性。
這就是中國現在的教育,沒有道德的核心,沒有內涵的體現,有的只是不斷的競爭,不斷的索取。
曾幾何時,我們忘卻了先世教家的授予。
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仁”,“仁”說得再具體一點,就是“德”。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為人以德”,道德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最基本的標準,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都做不到,那麼,再多的學問也只是表面斯文而已。
談笑一番,如若孔子得知後世的教育是這個樣子,那他一定會哭笑不得,欲哭無淚,鬱鬱終老的。
我所寫的此篇文章所論述的觀點並不是無稽之談,也不是為了批判和控訴整個中華的教育理念,只是希望同學們在每天緊張繁忙的學習中不要忽視道德品行的修養,至少多年以後,外國公共場合標牌上的提醒語不用再設中文翻譯。
高一:李晨星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