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世界,我們應該辟出屬於我們的天地,因為它才是一方真實的土地,只為自己耕翻播種,也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金秋。有時候我們總會忙碌得忘了自己最能施展抱負的“空白”,而腦子裡滿是厭倦的單調統一。我們的天地自己應懂得珍惜,懂得播種,懂得期盼,收穫秋天。
自我的天地裡我們該獨立,不是從明天而是從今天。我總覺得芬蘭的人們值得每個人效仿。那裡的孩子跌倒了知道自己爬起來,不要像丹麥父母那樣的安慰,不要像瑞典父母那樣的謹慎,不要像挪威父母那樣的指導,他們不會哭,因為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我想這就是芬蘭民族沉著所在。小孩子尚且懂得擁有自我的天地,而逐漸長大和已長大的人呢?
開闢一方“空白”需要獨立的精神,因為只有擺脫了依靠,我們才能真正專注於自己的天地。前段時間我總是在念著一個人的名字:李娜,她的勇敢總讓我想到許多。今年17歲的李娜是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生會主席,去年代表我國5000萬中學生隻身一人赴巴西參加國際網絡中學生代表大會。這是中國第一次選派代表參加會議,也許很多人會帶上一切的援助上路,可李娜沒有。她知道只有單純依靠自己才能充分地磨煉自己,開闢一番新天地。在7次轉乘飛機的途中,她幫助了許多遇到困難的人。李娜的航程是足以給人鼓舞的。但同在中國,同樣年齡的雲南大學一女學生卻因為至今從未離開過家而辦理退學手續回到了家鄉紹興。無論你相信與否,它就在我們這13億多人口的土地上發生了。校方的多次勸阻卻終究沒能留住她。這位紹興女孩真的想只躲避在父母的臂膀下過完一生嗎?不願開闢自己的天地,我想那是一種懦弱,他們怕風雨,怕勞苦,怕播種時節裡遇到困難,怕收穫季節裡沒有比別人大的果實。這樣的顧慮束縛了多少人的手腳,他們不敢越雷池,更談不上經歷千難萬險後擁有一片芬芳宜人的天地。
如果你曾讀過魯迅,讀過他是怎樣在黑暗中確定自己獨特的坐標;如果你曾讀過張愛玲,讀她是怎樣用自己詭譎的筆調為人指點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讀過陳小邛,讀過她是怎樣在螞蟥遍佈身的叢林中尋找門巴人;如果你曾讀過青藏線上修築鐵路的漢子們,那麼你可能會翻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執著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
留一方空白給自己,然後我們播種,小心料理,真心守護,秋天的時候你會自豪地說:“這是我的果實!”
初三:王馨薇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