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這樣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那麼,你是否在問出這個問題的同時,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首先,請別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袖珍」。
著名畫家達·芬奇在除美術以外的其他領域涉獵極廣,可以說是公認的天才,但後人在他的草稿中發現,他總是寫:「告訴告訴我,究竟哪些事做好了?」由此可見,時間對於他是極其重要的。其實不難發現,才華與時間是成正比的,如果某一天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那也就意味著你時日不多了。
行動就好比一個碗口,而思想則是碗中的水。你行動的越多,碗越大才越有意義,否則也不過是枉然罷了。所以,與其做不切合實際的夢,不如徹底除去拖延的種子,將一切付諸行動。
其次,千萬別患上病態的悠閒:偉大的明天!
有人曾說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當人類一旦習慣了慢節奏所帶來的輕鬆享受的話,那麼他很快就會與現實世界脫軌。
你是否也有這樣一種錯覺:在睡眠時,時間在一閉一睜中快速流逝,什麼都未來得及做;但是在圖書館或在教室裡則大相逕庭,你奮筆疾書,心有所慮。時間卻像個乖巧的寵物,一步一步走得極慢極緩。也許你會感到厭煩,但只要一離開這些地方,你便你的禁錮解除了,將工作推到明日,想著什麼「明日一定能夠完成的」,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並把它們通通壓在了箱底。年與時馳,當你在另一年翻到這個期待時,是否同樣感慨萬千?
最後請停下吧,別種拖延的種子。
人生好比一場耕耘,你種下什麼,便能收穫什麼,在這期間你通過拖延時間來麻痺自己的大腦,可這依然無濟於事。你逃避或者躲藏,卻總瞞不過驚人相似的歷史。有些東西有些事只有零次,或者無數次,拖延亦是如此,除非在工作過程中獲得成就,否則這種狀況便會持續下去,持續到永遠。
所以說,如果不想認輸的話,就別種下拖延的種子吧,咱種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