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是晏殊《臨江仙》中極為著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將其引申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燕飛。”因為“比”在古意中亦有“雙”之含義,但仔細推敲,還是不如原句,結合原詞,它烘托出的是極為惆悵、低沉的氣氛,“比”字一經表現,便略顯歡欣,顯然,與原意則大相逕庭。因此,我不得不敬佩於詞人用字之精妙了。
古人寫文章詩賦,重在字句的推敲斟酌,以求意備。漢字是極其玄妙的,詩中不同的字眼,有時立意完全不同,當然,表達的情感亦不一樣,所以,一字的得當,必然影響全篇的成敗,或畫龍點睛,或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
苦吟詩人賈島,曾在街上思考“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斟酌是否將“敲”字換為“推”字,無意之中衝撞了京兆尹韓愈,於是有了“推敲”一字的由來。再比如宋朝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時,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先後改了十幾次,最終“千錘百煉為一綠”。
文字的凝練,充分展現了千古以來漢字的靈活性與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底及得當之筆法。好的詩詞,不光是具有和諧的韻律美,其中更不乏傳神之字詞。由此,才能有雄奇豪邁的想像,才能催生出浪漫主義的偉大詩派!
“髣拂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想來,輕雲何能“閉”月,流風何能“回”雪,然而,這些看似難懂卻唯美的詩句,才是曹植在《洛神賦》中展現的真正智慧與才華,真正在平庸的文字中領略出的夢。“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樹為靜態,安能隨天變化?其實,作通過“低”字,表現的是一種主觀的心態,一種“天闊雲清”的曠達,一種以天為參照物而放大自我開闊胸襟的“一覽眾山小”的情懷。
這樣的詩句不勝枚舉,又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之流,在文字的華美背後,更要體味字眼的精妙得當與作者的良苦用心。
——這便是一個字眼在千錘百煉之後告訴世人的含義,煉字,不光是講究文句的工整精煉,或許,我們更能看到的,是古人對於文學嚴謹而一絲不苟的態度,還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初三:韓少樸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