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悶!
時下走在大中院校裡,時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鬱悶!”考試考砸了鬱悶;挨老師家長批了鬱悶;題目做不出了鬱悶;“失戀”了鬱悶……彷彿“鬱悶”是一切煩惱的代名詞,所有的因為不被瞭解而產生的小小的惆悵都被溶解在這個詞中了。
閃!
我猜想此詞定最先是被應用在香港警察執行任務中,因為它如此短小精悍,又如此實用,最適合用在緊急撤退中。如見網友時遇到“恐龍”,招呼同來朋友,一招手,一低聲“閃”,馬上逃離此地。再比如被老師逮到沒按時完成作業,老師下完“你留一下”的“命令”便進了廁所,這時你瞄準時機“閃”回了家。又比如趁老媽不在家偷看電視,忽聞悉索開鎖聲,你便以馬拉松賽跑的速度關掉電視,把遙控器放回原位,撫平皺床單,快步跑出房間,關上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寫字檯前,握起筆認認真真開始寫功課。
暈!
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表示對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的難以理解簡直到了要暈過去的程度。我覺得它最先應該源自QQ上右眼旁掛一滴汗的表情。而QQ上的這種表情則應該來自搞笑電影中常出現的某某人因為別人或某某事的難以置信而“轟然倒地”。它的用法舉例如下:
一日A同學與一群同學中午踢球。B同學急急跑來借自行車鑰匙,說是家中有事須借車子一用。那裡球友催得緊,A同學不多過問便把車鑰匙借與B同學。下午放學A同學走進車棚來到自己自行車前,一摸口袋不見鑰匙。火速上樓在課桌裡裡外外反反覆覆尋了七、八遍不見鑰匙蹤影。只得作罷,打的回家。到家低頭含含糊糊對老爸說了,一個老栗子吃下後全家人開始發愁:這一大串鑰匙丟了,家裡的門可都不安全了啊。於是在每個角落都放置鐵製或木製長棍一根,每人配備電力充足手電筒一隻,客廳亮燈一夜,並準備明天把七、八把鎖都換了。B同學母親晚上洗褲子發現陌生鑰匙一把,問兒子怎麼回事。B同學睜朦朧睡眼道:“哦,這是A同學的,白天借自行車忘了還了。”第二天清早B同學把鑰匙交給滿臉懊喪的A同學:“不好意思,昨天忘了還你了。”A同學不禁一聲:“暈!”
校園新詞彙還有很多,比如“脹!”“酷弊了!”“爽!”等等等等。它不是華麗的,但點綴著我們的校園生活;它不是一層不變的,但反映著我們的校園生活;它是非常的,但融入了我們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