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左傳》到《史記》,從《漢書》到《資治通鑒》,對於歷史,中華民族一直都尊崇它為極高的地位。常言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不可以被忘記,不僅是因為它對人們有著良好的警示作用,更因為它能啟發思考,用經驗開拓創新之路。
陰暗潮濕的屋子內,只有一縷微弱的光在閃動著,勾踐坐在破爛的草蓆上秉燭夜讀,眼神堅定而銳利。他猶記得當吳軍的鐵騎踏破城門的那一刻,火光沖天,血流成河,他幾近成了「亡國之君」。面對強大的仇人,每當他想要放棄,面前懸掛的苦膽就彷彿在昭示,「你難道忘記亡國的恥辱了嗎」,仇恨的怒火、屈辱的過去,讓勾踐下定了復仇的決心,忍辱負重、勵精圖治,終於一雪前恥,洗家仇國恨。
勾踐牢記過去的傷痛而奮發向上,唐玄宗忘記過去的初衷而使江山毀於一旦。開元盛世,實在是一個太過太平的時代,太平到讓這位曾經清正廉潔、心繫天下的明君,忘記了當年與姚崇的對話,忘記了他曾選用「開元」作為年號的原因,忘記了自己當初的誓言與決心。「英雄難過美人關」,奢靡安逸的生活讓唐玄宗昏了頭腦,只知同楊貴妃在後花園賞月喝酒,等到安史叛軍攻入長安,他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時候才幡然醒悟到自己的過錯。過去,是不可以忘記的。
「史乃『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經世之大略』。」在偉人毛澤東指揮百萬雄師,叱吒風雲,縱橫疆場的豪情背後,支撐著他的是他廣博的學識。有人說,毛澤東同志文韜武略,少有敗績,與他曾通讀過「二十四史」有很大的關聯。我想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瞭解過去的歷史,既可以汲取失敗的經驗教訓,也能從中獲取前人的智慧。「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過去的事情常常會被人們拿來作為教育的素材,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傳承的過程。繼承前人的研究,再將其發揚光大,這就是治學的規律。而這,也恰恰證明了過去的經驗財富對於社會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過去是醒心劑,讓你看清前方的陷阱;過去是登天梯,讓你踩在巨人的肩膀。「讀史可以明智」,讓我們牢記過去,展望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