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大家—王羲之,他的筆法渾厚、堅韌,讓後世之人為之驚歎。撥開那「入木三分」的表象,尋找那字跡後的心理本質,我們會發現王羲之前無古人的書法成就,都源於他的一顆恆心。
小時候,王羲之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練習書法。父親曾告訴他,只要你能將這幾十口大缸的清水用盡了,那你的書法就可以了。用盡「幾十口大缸」之水,那該是多麼大的一個工程量啊!但王羲之並沒有為之退縮,直接答應了他的父親。春秋更替,年復一年,王羲之終於用完了幾十口大缸之水,他的書法工程也隨之竣工了。這足以讓我們看到王羲之的恆心有多麼大。也就是這樣大的恆心,才讓王羲之在書法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恆心是建立在奮進的基礎上的。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他文化基礎差,學習很吃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才45分。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第二學期,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夜裡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看書。值班老師發現了,關上路燈,叫他進屋睡覺。他趁老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去學習。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100分。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一定要爭氣。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就這樣,一顆恆心在奮進中培養出來。後來,童第周堅定自己的恆心,成為了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並在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成語聞雞起舞中祖逖與劉琨,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他們的成功,源於堅定不移的精神,源於他們不移的恆心。
每個人都有恆心的潛力,但它是需要被激發才行的。牛頓在上學的時候,曾被班上的數學第一名的學生打了一頓,還指著他說,笨蛋,你永遠也不會超過我。從此以後,牛頓的學習熱情便被激發出來,並持之以恆,最終大大超過了他的那位同學。
人要想做好某件事情,沒有一顆堅定的恆心是不行的。擁有恆心,就是敢於向自己挑戰;擁有恆心,就是不畏困難的勇敢;擁有恆心,就是百折不撓的精神;擁有恆心,就是向成功之岸奮進的船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