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美麗富饒的黃淮平原的最南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安徽省蚌埠市。我家懷遠就在這座秀麗的城市裡。懷遠縣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安徽省北部,蚌埠市境西部,淮北平原南部。境內荊山海拔259米,塗山339米,夾淮對峙,蔚為壯觀。地處“泛長三角”經濟圈腹地,陸路、水路縱貫東西,連接南北。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安徽省雜交稻制種基地、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水產品生產基地。因懷遠地處皖北,淮河中游,故素有“淮上明珠”美譽。
懷遠是蚌埠市下轄的一個縣,蚌埠歷史較短,但懷遠卻歷史悠久。懷遠位於安徽省北部,蚌埠市境西部,淮北平原南部,荊塗雙山夾淮對峙,蔚為壯觀。
物產資源豐富。懷遠是農業大縣,全縣常年小麥種植面積140萬畝,糯稻種植面積8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5萬畝,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是蘇浙滬地區“菜籃子”的重要供應基地,盛產優質糯稻、小麥、蔬菜、畜禽、水產品等,白蓮坡貢米、五岔燒全雞、芡河螃蟹等農產品倍受市場青睞;懷遠是石榴之鄉,懷遠石榴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懷遠緊鄰兩淮煤炭基地,境內擁有一定的煤炭、磁鐵礦資源。國電蚌埠電廠兩台60萬千瓦機組向華東地區並網發電,二期項目正在積極推進,西氣東輸工程在境內設有供氣站。花鼓燈也是懷遠的一大特色。花鼓燈在懷遠的流行,幾乎遍及城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一個傳說是:“從宋代就流傳在淮河流域的懷遠、鳳台一帶”,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據說花鼓燈是從北宋京都開封流行的一種民間伎藝“合生”逐漸演變發展而成。後又借水路交通,沿渦河而下,傳入淮河流域。花鼓燈班子,大都由農民和小手工業者在農閒時自發搭配而成。每逢喜慶節日,在農村鄉場上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解放前夕,花鼓燈已瀕臨滅亡的境地。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花鼓燈藝術及時得到挖掘、扶植,這一寶貴的民間遺產,重新煥發出青春。解放初期,花鼓燈有力地配合了土改、治淮等工作。懷遠花鼓燈鼎盛時期,曾出現過千班鑼鼓百班燈的盛況。懷遠境內,僅聞名的燈窩子(即花鼓燈班子集中的地方)就有十多處,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花鼓燈藝人,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懷遠流派,不僅為全國各地藝術團體輸送了人才,而且,每年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音樂、舞蹈工作者牽來采風。因此,懷遠以“花鼓燈之鄉”而名聞遐邇。2006年花鼓燈歌舞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文化積澱深厚。懷遠是大禹治水、召會諸侯、成就偉業的地方,蘇東坡、柳宗元等許多歷史文人留下了很多與懷遠有關的辭賦詩文。“塗山—白乳泉風景名勝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擁有禹王宮、白乳泉、卞和洞等名勝古跡。懷遠人文薈萃,古代經學大師桓榮、明朝開國元勳常遇春、辛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中的宋玉琳、程良等,都出自懷遠。現代民營企業家“巨人”史玉柱也是懷遠人。
懷遠緊緊圍繞“加速崛起、轉型發展、富民強縣”主題,突出“一城五區、八個重點產業和全民創業工程”工作重點,立足本地實際,不斷探索創新,縣域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十一五”末,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7億元,較“十五”末翻一番;財政收入8.15億元,較“十五”末翻兩番。三次產業比重由39.2:29.3:31.5發展為32.5:42.1:25.4。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顯現,實現工業增加值51.8億元,較“十五”末翻三番,規模工業企業由27家增加到177家;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實現農業總產值74億元,連續五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第三產業加速發展,城鄉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縣整體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全縣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5月份,實現財政收入7.8億元,增長27.2%;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66.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8億元,增長28.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增長35%;夏糧產量75.96萬噸,連續9年實現夏糧豐產豐收。
懷遠正以全新的姿態閃耀在安徽這座江淮大地之上!
安徽蚌埠懷遠縣實驗中學初二:宮元鑫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