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從《幼兒教育》中讀到一篇文章,心中感觸很大,文中把幼兒教育比做母雞孵卵,有些人一天不止多少次將“蛋”從身體下去取出,上瞧下看,左搖右擺,急切盼望小雞破殼而出,並且最好這隻小雞立刻變成一隻大母雞或大公雞,他們不願靜靜的,穩穩的,耐心地做窩,而是將蛋火烤煙熏,試圖讓自己的蛋比人家的蛋早幾天孵出小雞。如果有母雞如此孵蛋,人們會認為這隻母雞簡直是瘋了。那麼以如此相似的態度對待兒童的我們有又多少呢?
其實想來這樣的家長還真是不少,就拿我自己來說吧,見到現在的家長都把孩子往少年宮塞,好像不去就跟不上人家,於是我也急急把孩子往那推,學這學那,急功求利,每天回家就對孩子進行“惡補”,孩子對此感到厭煩,你讓她學她就是不學,沒少挨我罵。
直到讀了此文後才明白一個道理,幼兒是需要學習的,但是一天到晚的學習,她又能吸收多少?不能吸收多少,那學習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我覺得有時說教不如不教,說不如不說,兒童成長的內部根據還是存在於她自身,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有文中開頭出現的那隻母雞一樣可笑了。
小班:裘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