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明的雨》小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雨濕沉沉。」那一場微雨,蕩滿花香,漲著青苔,濕了羅裳,古老的春時街邊瀰漫著氤氳一片……
喜歡那一場蒙雨,喜歡密雨中落濕的香花,喜歡少有行人的古馬驛道,更喜歡汪曾祺筆下款款滑落的《昆明的雨》。那雨,柔柔綿綿,潮而不悶,明亮而濃綠,傾其所有潤澤春成的萬物︰倒掛的鮮人掌嫩綠而肥大,院牆的白蘭潔淨而香甜,酒捨的木器質樸而芬芳,院落的散雞悠遊而閒在,素炒牛桿菌的野味清新而滑嫩……
淡雅的景慰籍著卷前人,舒緩的調歆享著景外人。雨季裡和緩的「賣楊梅」之聲,嬌嬌又緩緩,那一聲聲似把火碳般的梅子潤甜了,含在嘴裡鮮鮮,暖暖。尋聲覓影,那坐在人家階石一角賣楊梅的小女孩明媚如畫,「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帶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清麗而樸摯的女孩,映著身前亮白的銀飾,擁著階下火紅的楊梅,那一藍一白一紅相互映襯,自然而素雅,靈躍而可人。
讀之憶思,似有少時的微雨香輕盈的點入鼻門,那是落雨後的槐花香啊。粒粒白花在雨滴的濯洗下亮白而飽滿,摘一株入口中,只是含著,不要咀嚼,那香甜的幸福便會蘊滿身心。年少是易滿足的,賞一次雨,折幾盞小帆,趟幾回淺水,嗅幾嗅槐香都是那麼滿足充盈,餘味繞心。而長大成人的我們是否還保持著那份聽雨,品花的心呢?微雨,依舊。花蕊,卻淡了素香,不是花換了品種,而是那個嗅花人的「閒心」沒有了……
如果情懷只忠屬於少年,那,已過年少的我是否能在《昆明的雨》中諦聽到那份靜謐的梵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