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向來不喜歡寫筆記的,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只是單純的習慣。
每次暑假寒假,都是要先去書店買幾本書的,這次也不例外。沒有固定喜歡什麼作家,也不是某某的書迷,把他的一整套都搬回家,這也不大可能,隨心所欲的,看看簡介,就買下了,這次暑假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了韓寒的文字,很真實,詼諧的寫出了當代社會的弊端,這是一種值得崇尚的文字。
以下是摘抄的一段:
比如原先的A4,是莘奉金高速,就是從莘莊到奉賢到金山的高速公路,現在變成了沈海高速,就是瀋陽到海口的高速。公路管理處的專家解釋說,這樣方便駕駛員認準編號,一路到底。
你們覺得駕駛員同志都是有毛病的嗎?你沒事上高速公路就一路到底?是為了那些原本開到松江的同志開到松花江嗎?
讀到這一段,我笑了。買了一本他的《青春》和一本《出發》。“出發”太廣了,不甚明白,只是每個人的路很長,每一個轉角都是一個新的出發點,也許會面對許多岔路口,但是如果你有勇氣重新歸零,丟掉包袱,那麼那些所謂的成功並不遙遠,依稀記得海明威的一句話,超越自己便是最高尚的。不正是如此嗎?
很慶幸中國能有一個韓寒,我們的文學需要的只是一種真實。對於自己還是比較奇怪的,不喜歡看名著,總覺得太複雜,所以產生的興趣並不多,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來,莫言的《蛙》已經被我擱置的太久了,這是小姨買的,隨手翻了幾頁,不甚喜歡,也不明白他所講的梗概,也許大多數都只是衝著這個諾貝爾得主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去瞭解他的文學造詣。家裡有一本《紅高粱》或者什麼《豐乳肥臀》,就可以驕傲的說:“我讀過莫言的書。”這甚是可笑。
也很是喜歡林夕,我只是覺得他是一個寫詞的,他寫的詞像是一部放映的電影,唯美的讓人心碎,偶然間看到一本他寫的《世界將我包圍。》,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地方,自己也被陌生了,迷路了,在這個社會,我們卻渾然不知,卻依然還以為,世界還在,地方還在,只是全都變了,孤寂了一切聲音,滴答滴答……你覺得變了嗎?沒有理由的,一陣心慌……
忘了有多久沒去思考,浮萍之所以沒有根,是因為它的天性是流浪,世界和浮萍,一個是容納,一個是被容納,人是被容納在這個世界上的,常常會感覺,這個世界真的很小,公車上,馬路上…熟悉的人很多,擁有的卻是同一張陌生的臉,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大到足以讓所有人去迷茫,去質疑,每個人都是在痛苦與撕裂中掙扎,掙脫枷鎖,現實的束縛,卻忘了這個枷鎖是誰上的。
夠了不夠,徘徊著,遊走在每寸土地。
讓頭髮長長點,掩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