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讀到彭端淑的作品《為學》。故事裡講了富僧對貧僧的嘲笑,我們大家只會對他批評,然而大家都忽視了他的慚色。當貧僧從南海回來對富僧說到過南海的事,他有慚色,這說明了他有悔改之意,這是該讚揚的。
《為學》,我一看便像磁鐵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後,我深受教育。愧為立志之始,志為行動之先。因未實現理想,於慚愧之際立志奮發,而獲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當代還是現代,都舉不勝舉。讓我們談談當代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別的病人拿了瓶藥遞到她眼前,問她瓶紙上的英文講什麼,可她搖了搖頭,覺得很慚愧。從此,她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激發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學習。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學會了多種外國語言。
每個人以及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缺陷或失敗的。有些人失敗了一兩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頭喪氣。“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對一些有自信的人來說,這樣的一兩次失敗,是他們對成功的補充,給他們多了一次成功的經驗,這樣的失敗,使人們對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敗了,有慚愧之意是可貴的,這樣使思索、奮鬥努力的力量包圍著全身,激發信心,變壓力為動力,繼續前進,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們,做錯了事,可貴的是爬起來,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錯誤;可怕的是不會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進萬丈深淵!我們有錯就改,難道不能做到嗎?我們是新世紀的接班人,讓我們用科學技術建設新中國吧!
知錯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學了《為學》,真是發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