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位普普通通的農民。迫於生計父親常年在外奔波,家中所有農活便扛在母親的肩上。除了農活外還有照顧我們姐弟和生活。記得上了初中,家距學校特遠,每天早晨須得五點鐘起床,中午不能回家,所以早上母親總在四點多起床為我準備早餐,從無間斷。三年的風雨我挺過了,全靠母親對我的默默支持。有時自己傻乎乎的問母親:「媽,你累不累?」母親搖搖頭說:「累什麼,當年你外公比我辛苦多了。」從那刻起我真正懂得了母親。懂得了我們會寧人的母親。上了高中,母親的擔子更重了,每週得給我送食物。聽村裡人說母親每次來城都是步行。我聽了心裡難受便讓母親少來幾次。她眼中泛著淚花說:「媽隔兩周就想看看你。」我說:「那以後你就坐車吧。」她笑著說:「媽暈車,就是走上三年這樣的路也不及當年紅軍走過的路長呀。」我沉默了。在這種沉默之中我感到母親的偉大。
感謝上天將我生在會寧這片窮土地上,讓我盡早地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讓我遨遊於會寧這塊狹小而又深奧的知識海洋中。會寧以教育而名聞四方,早主有狀元縣的美名播於天下。但這些成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會寧教育早就形成的「三苦精神」。在過去,今天甚至是外來都會支持一位會寧人為會寧的明天而努力發展。老師苦教,在會寧教壇上默默奉獻的每一位老師他們深知會寧的發展離不開教育,他們和學生同時起床,同時休息,和學生進同樣的餐。老師們經常這樣說:「寧肯把我們累死,苦死,也要讓你們將來有出息。」這就是我們會寧的老師,我總覺得用「嘔心瀝血」、「兢兢業業」這些詞評價我們的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我的學友們每天晚上只能休息六個小時,我們始終相信「苦心人天不負」這樣千古流傳的名言,我們時常去引以為自豪的會師樓看看我們的革命先輩們,從中可以得到一種無可言語的精神力量,為我們的學業發展而起重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家長苦攻,這「三苦」精神早已深深烙入會寧每一位人的心中。
感恩長征,給我們會寧帶來這麼多。在七十週年紀念日裡會寧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世人面前莊重的宣告在一種精神力量孕育下而茁壯成長的會寧。相信會寧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會寧人將會把這種精神播向全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