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我談文學確實有些早:可從客觀來說,人人都可講文學。
我談文學,從兩個角度來說。
舊文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舊文學的規模。
最有名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百家爭鳴”了。
《漢書·藝文志》將百家爭鳴時期的大家們分為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這十個門派,其中又以儒家繁衍的最廣、最長。
到了秦代,首先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成為最鼎盛的門派。直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才將儒家的鼎盛壓下去。
後來到了隋唐,隋文帝創立了影響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同時在後來的唐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使中國的舊文學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
到了明代,規定用八股文來衡量我們的考生。從此,科舉製成為了限制我們中國人思想發展的道路。
清代,最後一個封建帝國。也是限制我們思想最嚴重的朝代。首先是乾康盛世時期的文字獄和軍機處,其次是慈禧太后的專政以及八股取士,從而大大加深了對人們的思想控制。
一直到一八九八年的戊戌變法開始,中國人才開始反帝反封,順帶著才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標誌著舊文化的結束。
新文學
自新文化運動的結束後,新文學才逐步進入大家的視線。
首先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後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由於新文化運動全面反封,將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都歸歸於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運動也是中國古典文化走向沒落的開端。
然後便是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這次革命將民主共和的觀念深深的植入人們的腦海裡,同時也將新文化的理念帶給了全國人民。
從辛亥革命一直到現在的社會主義時代,新文化開始更多地被我們所接受,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不斷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舊文化的魅力和優點融入到我們的新文化裡,同時吸收外來民族的精華,使我們中華民族的現代新文化不斷的繁榮富強,使中華民族豪邁的自立於民族之林當中!
初二:東方朝陽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