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的《智取生辰綱》一段中,精明、謹慎的楊志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可惜還是丟了生辰綱,楊志究竟敗在何處?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領導者,楊志敗在沒有贏得民心——
為了押送生辰綱的安全,一路上楊志選擇炎熱難耐的中午走,選擇偏僻無人的小路走。這些都能夠看出楊志的一番苦心,也是楊志的精明之舉。然而,楊志卻忽視了最大的問題——人的問題。因為事在人為,如果做事情的人心中不願意,做出的事情效果一定不會好。楊志(暫時)領導著一個都管,兩個虞候,十一個軍健。一路上,為了趕路,楊志除了罵人就是打人,世上是沒有人願意自己被如此對待的,於是,“並不敢怨悵”的軍健們不願聽楊志的指揮。兩個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機到老都官面前挑撥離間,直接導致楊志被孤立,為黃泥岡的中計埋下隱患。在路途的艱難與眾人的抱怨聲中,楊志一行人終於走到了黃泥岡。對於楊志而言,黃泥岡佈滿了凶險;可對眾人而言,黃泥岡卻是被楊志催促、鞭打著走了二十餘里之後的極好的棲息之所,烈日下的黃泥岡成為他們休息的最好理由,他們堅決地躺下了,不願意再走了。看著楊志的依舊鞭打,老都管先是幫軍健們說話,後來就變成了直接教訓楊志,至此,楊志與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發,楊志已實際上失去了領導者的地位與威信。
就在這矛盾的當口,對手適時出現了。吳用等人偽裝成販棗人,在黃泥岡歇涼,實際上是等待楊志,等待生辰綱,等待時機。恰好,楊志集團內部有矛盾,吳用等人便只需迷惑楊志的那些並沒有經驗的手下人。只要迷惑住了那些人,販棗人的身份,賣酒人的身份,酒中是否有……這一系列可以引起楊志懷疑的細節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吳用等人的計謀的直接指向楊志手下的眾人,果然,眾軍健順利上當:眾軍漢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楊志同意眾人買酒;眾人的一擁而上加上炎熱的天氣,楊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最後,楊志倒了,倒在地上,倒進吳用等人的圈套裡,更是倒入自己與手下眾人結下的矛盾裡。
楊志敗在失去了民心,如果說因為他只是一介武夫,敗在此處尚情有可原,那麼,作為有知識的現代人,如果不知道要為民著想,抓住民心,那又會如何呢?近階段我國“非典”猖狂,聽說國家為無錢治病的人出錢治病,此舉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