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的不時身體的殘缺,而是思想的殘缺
—題記
材料中的兩父子對殘疾運動員獲得冠軍分別闡釋了兩種觀點,孩子只看到了事務的表象,而父親的話則觸及到了生命的真諦。一個人即使身體是殘疾的,但只要他的思想是完整的,美好的,那麼他的人生便是值得肯定的。
還記得那用千手觀音打動無數人的邰麗華嗎?聾啞的缺陷沒有分化她的意志,身體的殘疾沒有使她一蹶不振,從某個角度看,正是這殘缺的身體成就了她舞台上曼妙的舞姿,婆娑的倩影。如果邰麗華向殘缺的身體低頭,向所謂的命運認輸,又怎麼會在舞台上重演那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畫面呢?
還記的那個搖著輪椅上北大的女孩嗎?醫生的一次次誤診使得她的病情不斷惡化,原本活潑開朗的她從此與輪椅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她沒有再病魔前怨天尤人,她深信身殘志堅,無數個日夜裡,她一次次又一次地翻著書本,無數次的揮灑著青春的汗水。法語不好,她可以起早貪黑的練習,終於她成功了。她成為了北大破格錄取的唯一一位殘疾女博士,所有的考官都為她驚歎。殘缺的輪椅,向世人演繹了不殘缺的夢。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卻為人類唱響了奮進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讀懂了病床上的保爾,也就讀懂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考琳麥卡洛在《荊棘鳥》一書中的題記中描述了這樣一隻鳥,它畢生都在尋找著荊棘,然後將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了連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的歌喉。作者寫到:最美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創來換取。荊棘鳥用重創的身體換來了天地為之動容的破碎的美麗。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古人的教訓言猶在耳。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身體的殘疾,而是思想的殘疾。讓我們重新聆聽古訓,沐浴著前人的教誨,拒絕思想的殘疾,用心耕耘心靈的稻田,讓它變得鬱鬱蔥蔥,而非雜草重生。
拒絕思想的殘缺,鑄就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