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樹懂奉獻與付出,樹也學會堅強和不屈。而人?也應如此……
——題記
有人說,人的成長像樹,缺暴風驟雨,很難壯碩。的確,“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過風風雨雨,又怎能見到最美麗的彩虹?小樹需要日曬,需要雨淋,才能漸漸成長。我們需要經歷,需要挫折才能慢慢長大。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有成就的名人偉人都是在困難中崛起。相信愛迪生的故事已家喻戶曉,在他經歷了無數次實驗失敗後才發明了電燈。也是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成就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擁有了一千多項發明的巨大成就。
有人說,人的品性像樹,呼出氧氣,獻出碧綠。奉獻、付出總是一個時代不變的主題。試想,沒有李時珍的奉獻,哪來醫學上的一大巨著《本草綱目》;沒有貝多芬的奉獻,哪來如此氣勢磅礡的交響曲;沒有祖沖之的奉獻,哪來數學領域裡的圓周率……因為人們的奉獻,世界才變得精彩。樹能吸收二氧化碳,為人類呼出氧氣,也能在炎炎夏日為我們撐起一片綠蔭,在颳風下雨時為我們遮風擋雨。樹都懂得奉獻,況且我們人類呢?
還有人說,人的氣節應像樹,無論風雪嚴寒,不改木的本質。那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品質為人們所傳誦,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需要的氣節。早在抗日戰爭年間,多少賣國賊、漢奸成為了危害祖國、人民的罪魁禍首。也就是因為他們缺乏矢志不渝的民族氣節,擾亂了抗戰勝利的步伐,成為了國家的絆腳石。相反地,一大批民族英雄為了國家利益,寧願犧牲也不曾低下頭出賣國家,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而我要說,人的情感應像樹,落地、生根、發芽後,就不再改變原來的位置。樹對養育自己的土壤的感情是深沉的。因為它不會離開,並在那片土地上撐起一片濃濃的綠蔭。它懂得感恩,懂得報答……
樹,給了我們好多啟示。在樹的身上,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