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師,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得到肯定的道德準則。不尊師者,乃不愛學者,一個不尊師重道的人,如果說他愛學習,那不豈是貽笑大方!
古人有云:“人有三尊,君師父也!”可見尊師這個理念在古時有多重要。
從古至今,學業有成者,必是尊師者。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孔子七十二賢生,他們待孔子如父,見面總是行見父之禮,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都是以孔子為範本,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以及遵守禮儀等,老師怎麼說就怎麼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古時帝君也是時常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尊師重道。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注重尊師重道的父親。他命令自己的孩子對待老師就要像對待他自己一樣的好,同時見老師要行跪拜之禮。有次李綱因患腳疾,行走不便,當時皇宮內制度森嚴,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子迎接老師。
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後世傳為佳話,令人學習和敬仰。同時也喚醒了人們尊敬師長的品德,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樹立崇高的信仰。我相信敬師德、學師德和永銘師恩將會永遠的貫徹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悠悠學子身上!
初二:東方朝陽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