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之上,國有殤。那一日,地震震動了寧靜的四川,震驚了國人的心,震痛了整個中國。這樣的災難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就像一場重大的考試,而個人的行動就是這場考試的答卷。
范美忠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名普通教師,在地震發生時他拋下自己的學生第一個衝出教室,甚至連一句:“快跑!”都沒有喊。隨後竟然說出:“只有為了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親,我也不會管。”的驚世之語。像他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應該受到道德和輿論的譴責。作為一位兒子,他失去了應有的孝心;作為一位人民教師,他更是失去了應盡的責任。這時,我們沉默了,我們不禁思考:人們的責任是不是隨著物慾橫流的社會而漸漸消逝。
當我們虛度光陰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自己的責任;當我們退出社會競爭的時候,我們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當我們卸下民族賦予我們的希望的時候,我們褻瀆了對民族的責任。可是,我們能讓我們的民族在這樣推卸責任的過程中隨波逐流嗎?不,我們不能。烏鴉反哺是對父母的責任;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對社會的責任。我們堅定的相信,一個國家,若想立足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有堅實的民族凝聚力,它的國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心。因此,古往今來,英雄豪傑人才輩出,有為國捐軀的董存瑞,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一批批號召抵制家樂福的網絡憤青,更有為災區貢獻力量的解放軍、醫護人員和志願者。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履行自己的責任,為社會、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責任是我們生活的標桿,指引我們向前邁進。責任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推動我們走向成功。有責任的使命,會讓人們為大局而忍辱負重,任勞任怨;有責任的呼喚,會讓人們積極進取,志存高遠。在危難關頭,責任是人們心中的信念,為真理、為事業、為民族奉獻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地震來臨時,雖然出現了一位“范跑跑”,卻有千百位如蠟燭般堅韌的教師,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光輝。廢墟中,有吳忠紅老師屈起背脊,守護身下的兩名學生的堅定信念;有向倩老師張開雙臂緊護三個可愛孩子的無私奉獻;更有張米亞老師“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們飛翔”的可歌可泣。這是一份教師的職責,更是對民族的責任。
日本亞運會結束時,六萬人的會場竟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都為之驚歎,稱其為:“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這是一個民族的力量。我們國家正在經歷磨難和險阻,這是考驗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會在危難的時刻以一種挺立的姿態站出來,身負一種責任感,心存一份責任心,為民族的崛起而奮鬥。
只要我們心存一份責任,在成敗之間,在得失之間,充滿信心和勇氣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終有一天,全世界也會為中國驚歎:“可敬,可怕的中華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