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沒睡著,腦子裡模模糊糊地全是昨天晚上看的《百年孤獨》結尾的場景。奧雷裡亞諾坐在案台前,有昏黃的燈光,他急迫地想破譯羊皮卷,最後所有的一切被颶風刮走,這百年孤獨的家族永遠地消失了,好像一個王朝的消失,看著一場盛宴最後的狼藉。
好難以想像最後時刻,奧雷裡亞諾跟應該是他姨媽輩分的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在那個陰濕的百年房屋中擁抱著,互相安慰彼此對於孤獨的恐懼。
起床的時候覺得腦子昏昏沉沉的,好像也是被颶風刮過,思維混沌,而感到有那麼一種難以描述地孤獨。
回過頭來看書評,很多人說這本書很難啃,說讀不懂,我卻是越看越喜歡,我覺得至少今年內我再也不會找到比這本更讓我覺得喜歡的小說了(也許好幾年都如此),甚至想看原文著作。
布恩迪亞家族史簡直就是一部微縮人類發展史。從最早的布恩迪亞家族一代帶領同齡的青年們來到加勒比海臨近的土地,建立起馬孔多小村。那個時候的人們是自由平和而熱情的。那個時候的馬孔多沒有政府控制,可以說是原始社會。我反過頭來思考政府的控制手段是如何形成的,人們的哲學思維,隨著小村的發展有了什麼變化(跟破解羊皮卷的奧義如出一轍),對無政府主義感到些許困惑,但很快就有了一個初步的豁然開朗。其實那個時候布恩迪亞一代家長就像村長(原始社會的族長那般),是一個人治社會。只不過村長是個很有思想遠見的人,他一輩子都在跟自己的思維作鬥爭,跟吉普賽人先知談話,甚至老年時被當成瘋子。我非常崇拜他,尤其是他那麼早就開始想證明無神論,面對神甫想說服他成為基督徒時,他只是一個勁反問,你想讓我相信上帝存在,你能拿出一張上帝的照片嗎?(他當時瘋狂迷戀照相術)我覺得這人可愛透了。那個時候的人還沒有被權力沖昏頭腦,因為他們的故鄉是他們親手打造的,懷有深厚的感情而不至於用個人權力去毀滅它。
還值得去瞭解的一方面是裡面的女性形象。除了被奧雷裡亞諾上校說是娶進門後讓家族衰敗的費爾南達,其他的每一位女性都有其自由、獨立的一面,尤其是貫穿整一個家族史的一代祖母烏爾蘇拉,還有那個與家族密切相關卻未入門的庇拉爾.特爾內拉。雖然裡面費爾南達是最讓人感到突兀的角色,在我看來,確實是她,最初的導火索毀了這個自由狂放而注定不凡的家族,但是她也是最可憐的女人,一輩子也沒做出一個自然人該有的生活姿態,更遑論作為一個女人的姿態。當然,這不能怪她,恐怕這是他們那個時代共有的特徵,被宗教文化深深套牢,深深束縛,更可怕的是他們並不知道那是束縛,還愛上了束縛(這是從《娛樂至死》裡談到「人們最終會愛上壓迫」得來的啟發,想一想,其實自古以來不都是這樣嘛,要不然還要什麼政府控制手段)。
越到後面也越讓我感到震驚和無奈。比如說,那一場在火車站瘋狂的大屠殺,以及之後我們看到書裡寫的,政府不承認,政府將這一天從馬孔多的歷史中抹去,而後來的人談論起來還真的會說「那一天什麼都沒發生」,只有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守著相信,還有看著那本書的你。那個時候你就能將這個家族的孤獨深深植入你自己的身體裡,就好像那些秘密只有讀著書的你和書中還沒破解羊皮卷的主人翁知道了。大屠殺之後下了三年零四個月的雨,更是讓人深深感覺到,這是對一段歷史即將死亡的徵兆,這也是對人類藐視生命的一種控訴。
當最後那場颶風吹來,這段歷史就真的隨風飄去了。再也沒有人會知道真相。就像今天的我們,再也無法瞭解歷史上有過什麼樣的輝煌,有過什麼樣的偉人沒有被記載,被孤獨侵蝕,死在時間的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