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失敗乃成功之母,試問古今,真的如此嗎?失敗乃失敗之母該更為貼切吧!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事。他小學時很聰明,很優秀,曾獲數學競賽一等獎,是學校裡的小領導。上了中學的他很出色是繼班主任後班裡的第二把手,但或許是學習方法的緣故,他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經過不懈努力,只能基本保持得住成績。然而上了高中的他開始默默無聞,三好、優干,不再屬於他,成績出現了不及格,他仍很努力,可是卻不見成效。
清代蒲松齡,一生參加科舉的次數也許他都記不清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失敗後再失敗,終於把他參加科舉的激情消磨殆盡。他的出名還是由於他科舉落榜後歷經十幾年寫的聊齋誌異。他獲得了成功,但這種成功也許並不是他最初的目的,他想中舉,夢想終究還未實現啊!一次次科舉失敗,一次次再次科舉,就這樣荒廢了幾十年,還是未擺脫失敗的束縛,他只好另尋出路,失敗乃失敗之母,真是一點也沒錯。
看似是消極的想法,但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呢?當一個滿懷壯志的人去參加會試,失敗時他會鼓勵自己下次再努力,當再次參加又失敗,第三次、第四次……多次失敗後仍然有毅力繼續拚搏的人又會有多少呢?失敗會激發人的潛能,使他一鳴驚人使他取得輝煌的成就。失敗會使人頹廢,一次不會,兩次、多次後,激情不在時,成功不再可能回來,再去嘗試也只會是徒勞。
失敗一次,可能是偶然,失敗兩次可能還有機會,失敗三次也不能說明你沒有潛力。三年、五年還沒有成功那就放棄吧!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只是失敗者對自己的一種安慰,給自己找的一種理由罷了。成功是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積累起來的,而多次失敗後只會有失敗是失敗之母了。
的確,在我看來失敗乃失敗之母,不是嗎?如果失敗是成功的前提,那又會有多少失敗者為現狀安閒、自樂?又有多少努力者看不到成功的曙光?或許,有時追求成功的前提不是失敗而是不要太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