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很普通,方方正正的,裡面堆的東西很多,很雜,很亂。我沒有經常收拾抽屜的習慣,也沒有為它上鎖的權利。
從來沒有數過裡面究竟堆了多少東西,是欣喜、憂愁,還是幾近磨滅的記憶。我也不知道抽屜它究竟是不是怨恨我為它填加的負荷,突然希望清一清抽屜,希望找到一些過去的回憶,即使並沒有明確的目的。
最上面的,是一本小說,《達芬奇密碼》,我鍾愛的類型。我明白這不是老師推薦閱讀的書籍,也不是能對我的寫作水平有多大幫助的滿分作文,更不能拿來佔用數學時間,但我樂意閱讀,因為它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揪心的體驗,以及豐富的宗教背景。我習慣每天做作業之前閱讀一點“閒書”,只不過這是個秘密,只有我和抽屜知道的秘密。
一堆堆的草稿紙和那些慘遭“草稿命運”的筆記本裡,不僅僅是串串演算公式。我會在無聊的時候畫上幾筆,寫上幾段文字。曾經從四年級起有寫小說的慾望,於是我拿起一個未用過的數學本寫了起來。故事的主人公只是我自己和周圍的同學,我幻想我們到另外的世界上演魔幻的旅程。如今,那個本子被我撕得七零八落,曾經幻想書寫上滿頁文字的空白早已丟失了蹤影。只有一個開頭的小說,或者是一個小故事仍是乖乖地躺在抽屜裡。那五張紙上的文字很大,有些歪扭,我捧起它們讀了起來,實在是個很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那些幼稚的話語,我不禁笑了出來,把它們摞好,重新放回進抽屜裡。或許從那,以及更多的故事開頭後,我才意識到夢想與現實總是隔著一座峻嶺的。越過它,才能成功,而且要一點點攀起。
下面,我發現了一個厚厚的小本,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了,鮮紅的塑料封皮破了幾道口子,撫摸在上面很不自在。我輕輕翻開,看到了幾排熟悉的字跡。是用彩筆以大號字體書寫的《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哦,這是外公每天領著我朗讀的名句。那時,只有兩、三歲的我不懂這些句子的意義,跟著外公搖頭晃腦地背誦。外公在我的腦海中永遠是我的老師,他引導我走進知識的殿堂,像一盞明燈指引我的方向。後來,我漸漸長大,漸漸覺得外公的思想跟不上自己的腳步,我與他之間,似乎沒有過多的言語,當我看到這筆筆真情時,覺得鼻子有些泛酸,或許我真的應該像從前一樣,給他微笑,給他講講我身邊的事情……
合上抽屜,長吁一口氣,我似乎剛從夢中甦醒。回到了過去,可終究還是坐在抽屜面前,面對現實。抽屜很安靜,抽屜裡的那些事兒,卻默默無聞記載著我一路走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