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已經約有45。5億年了,按照每23小時56分4秒一圈的自轉速度來算的話,光是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就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公式來計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的二十九次方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那麼,是什麼支撐著地球如此高速的自轉呢?
關於地球自轉的原因眾說紛紜,較為可信的一個原因與太陽系的形成有關,即星雲假說。該說法認為太陽和行星皆形成於一團巨大的星雲物質中,當自身引力作用使得這些原始旋轉星雲物質自行收縮時,由於質量守恆定律,越收縮的星雲物質密度越大,旋轉也就越來越快,當星球形成後,星雲物質的旋轉角動量就變成了尋求的自轉角動量,提供了地球自轉所需要的能量。
而這些星雲的形成是大約50億年前一顆大質量恆星經過超新星爆發後,形成一個跨度數光年的星雲。這些星雲十分不穩定,其中一部分星雲朝著質量中心進行塌縮,成為一個原始星盤。這個塌縮的星雲太陽系的原始星盤的物質繼續開始向中心聚集,之後形成了太陽系,太陽處於物質最集中的地方,構成太陽所剩餘的物質形成了各行星,這其中也有地球。
就像上面我們說到的密度問題,這些原始星雲的密度特別低。雖然如此,但是數以億計的分子集中在一起,其質量仍不可小覷。這也就形成了地球自轉的牽引力!據專家估計,在地球形成初期,自轉速度達到了六小時每次。目前的速度為23小時56分4秒。不難看出,地球自轉的速度在逐漸減慢,其中大約每2。5億年就會減慢一小時,很多人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有一天地球停止了自轉,我們很難想像到時候地球會變成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