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今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也許你會看到這樣一種景象:一位正在大街上獨自行走的老人,突然倒地,痛苦的呻吟著。周圍的好心人紛紛聚攏過來,大家議論紛紛。然後一些好心人首先約好互相證明自己是救人者,然後大家再上前救治傷者。
可笑嗎?其實這是嚴肅真實的現實。這跟我們經常所說的見義勇為有些區別,我們姑且稱之為“見義智為”。什麼是見義智為呢?簡單地說,就是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首先要要動動腦經,稍微考慮一下施救的方式,盡可能保護自己。
現在的社會環境畢竟很複雜,見義勇為這種傳統美德在今實施時風險極高。因此當我們面對在大街上倒地的老人的時候,溜之大吉,這是失去了做人的底線的行為,為我們不齒;但因救人而被訛詐,成為“流汗又流淚”的“被傷害的”英雄,這又是所有善良的人們不忍看到的。怎麼辦?目前短時期內,辦法只有見義勇為者要轉變觀念,學會“見義智為”。
不是嗎,只是改變一下方式和方法,我們既可以做到助人為樂,不失我們做人的本性;同時又很好的保護了自己,避免給壞人授之以柄,何樂而不為呢!
記得小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則故事,印象很深,大意是:古代有一對夫婦對自己的老父親很不孝順。有一次,這對夫婦用筐子抬著生病的老父親,準備把父親和筐子一起扔到溝裡。當夫婦兩正要把老父親扔下去,這時,站在一旁的兒子說:“筐子留下吧,等你們老了,扔你們時我還要用它!”結果夫婦兩驚呆了,醒悟後立即把老父親抬回家,好生地養老送終了。
這對夫婦,也許別人給他講三天三夜贍養父親的道理,他也許不見得聽得一丁點道理進去。可是年齡小小的兒子只是僅僅說了一句話,就使他幡然悔悟,懂得孝敬父親的道理,足見做事注意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必要性。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採取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
今後,如果某一天我們真的面對在大街上倒地的老人的時候,先不要盲目的衝上去“見義勇為”,根據當時的情況,或求助於警方,或者先為傷者遮陽避雨,再求助於120,或多個人約定互相作證,再上前救治等等。
我們渴望社會湧現更多的樂於助人者。我們更渴望有一天,那些心存善良的人們不要像今天的人們,幫助別人時總是小心翼翼的見義智為,而是理直氣壯的見義勇為。
高一:邢漢威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