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辛棄疾的詞中所寫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那樣青山綠水,白雲藍天,這樣平凡的景色,回首過去,甚至古代,是隨手可得的;面對現在,青山變灰山,綠水變污水,白雲變烏雲……
這一切一切的造成,源於什麼呢?國家?社會?還是人類?
倘若說是國家造成的,那麼國家的領導人為了發展各國的經濟,大量發展工業。無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是都有可能改變家園的環境。
當全球氣溫開始回升,當冰川開始融化,當些許城市開始被吞沒,各個國家開始意識到危險,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來自192個國家的代表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峰會,共同商議關於氣候變暖的解決方案。終而確定了低碳的理念,京都協議又簽訂了減排目標,許多的國家都認真執行,特別是中國。
由此看來,國家並非造成二氧化碳升高的重要原因。你或許會懷疑,會質疑為什麼?但我想告訴你:每個國家都是先把本國的經濟放在首位,這點是無可厚非的。然而發現環境開始變化,國家的高層便一致想方設法尋找解決方案。一條條的律例,一次次呼籲,能否喚起絲絲……
在污水隨意被排放的背後;在汽車橫行街道的背後;在如日昇天經濟發展的背後,隱藏的正是人們思想觀念的退化,行為生活的退後。或許有些人還沒有真正理解何謂低碳。低碳,一般來說就是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環保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在低碳被提出以前,人們很少有清楚植樹的意義,也很少有人去真正用心參與這個過程。在今年,3月12日這天,來自各個職業的,各個崗位的職員攜手種植樹木,用他們的行動告訴他人,繼續有個「草長鶯飛三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不是不現實的。
隨著精神生活的富裕,注重環境的人愈來愈多,綠色環保的人也風似的踴躍而出。希望看到環境清幽的布衣都盡著綿薄之力。一人之為是渺小的,集萬千群眾的作為卻是宏大的。
只要人人去做低碳環保的小事,那麼「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結局便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