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則殆,攜憂而升
庸人之憂,為索取。君子之憂,為付出。聖人之憂,為苦痛與樂的衝突。
——題記
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中華文明長河中,庸人與聖賢皆會被憂愁纏身。不同的是庸人為肉慾,聖賢為天下蒼生。憂愁為何物?它是讓凡人墮落,讓聖人超脫之物。
勇氣與良知
逃避憂愁,必是小人。接受憂愁,必是勇者。
而真正的勇士,他不但因勇氣而直面憂愁,更因為他拽著良知承擔挫折命運。
如果屈原忘憂,那麼就吟不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心之多艱。”如果范仲淹忘憂,那麼就吟不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杜甫忘憂,那麼就吟不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果李煜忘憂,那麼就吟不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果陸游忘憂,那麼就吟不出“位卑未敢忘憂國。”
他們不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多情,也沒有“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李商隱細膩。但他們有的是憂國憂民的赤心肝膽,有的是承擔苦難的勇氣與良知。多少雙憂愁的眼睛看著蠻夷蒼生,其中的辛酸與悲痛無人知曉。
可是,直面憂愁的堅定與肩挑苦難的意識卻讓他們走上勇者之路。
動力與樂源
憂愁,是勇者奮起的動力和快樂源泉。
因為憂愁的存在,使那些勇士心中不斷高吹前進的號角,並以憂愁的阻礙與前進的衝突作為樂源。
馬丁·路德·金在吶喊,因為他擔憂黑人的自由,雖然他被槍殺了。貞德在高舉旗幟,因為她擔憂祖國的勝利和解放,雖然她被燒死了。辛棄疾在嘶殺,因為他擔憂民族存亡、國人安危,雖然仕途曲折而多坎。顧准在思考,因為他擔憂祖國的發展,雖然他被戴上兩次“右派”帽子。
他們腳踏憂愁的石階,走向荊棘路的最深處,即使充滿薊刺。他們一直以擔憂為信念,沐浴在靈魂衝突的樂源中。
精神,得以昇華。靈魂,得以超脫。
人生就如一股激流,憂愁會不可避免的向我們衝撞而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拋棄忘憂草,攜著憂愁一塊上路。
身披一襲勇氣,心繫一份憂愁,腳踏一份執著。人生之路才能走向彩霞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