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多愁善感的書店老闆,總喜歡感歎事事的缺憾不完美,她每天總都在書店的桌子上放一個被咬過一口的蘋果。一位常客每每看到殘缺的蘋果都會顯得很失落。一天,當他走進書店時看到了蘋果沒有了缺口興奮不已,老闆走過來轉了轉蘋果,紅寶石般的蘋果出現了一個暗黃的缺口,他無奈的表情似乎詮釋著因對唯美癡狂追求而產生的對缺憾的惆悵。
或許有人會懷疑店主人的憂傷是否真實存在於生活中,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著店主人影子的人比比皆是。他們也會因缺憾悲傷、憂鬱,甚至沉淪。有人因身體的缺憾而抱怨;有人因家庭離散而鬱鬱寡歡;有人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更有甚者,為了一場考試的失敗而丟棄了鮮活的生命。他們追求完美固然不錯,但卻極度憎惡、恐懼缺點,沒有認識到生活正是因為有了缺憾才有了完美。
其實,相互對立的事物也相互轉化。電視曾經報道過,有一對侏儒兄弟,他們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開起了自己的炊餅店,把別人眼中的不足發展成了優勢特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樣的缺點,在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效果,不是使人進步的動力,就是足以讓人停止不前的阻力。
我們每個人都像上帝咬過的蘋果,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我們不應是過度狂熱的追求完美無瑕以至於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厭世的境地。我們應該學會使缺點轉化成優點,揚長避短,永遠把那紅寶石般的燦爛真誠展示給人們。就像眾所周知的貝多芬、海倫。凱勒、阿炳、張海迪……做一個不是完美卻勝過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