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句話重複了無數次,可不知從什麼時侯開始,名的前面加了很多錢與權的東西。從此,利益常勝於責任。
從“周老虎事件”之後,三鹿奶粉案、南京彭宇案、溫州動車事故……公眾事件接踵而來,直到小悅悅被那冰冷的十八人漠視之後,一切關於道德的討論才如期而至。
在這之前,代表中國都市發展楷模的大上海,一個在陽台欲尋短見的女孩,在圍觀人群的嘲笑和鼓動中結束正值青春的生命。那一句:“跳啊,快點跳啊”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可究竟誰褻瀆了道德?或者說是誰攪亂了善與冷漠的社會平衡?
回顧不難發現,無論是大的社會事故,還是個人行為上升到的法治事件,公權力幾乎成了網民眾生討伐的對象。
記得語文課本剛接觸到新聞章節的時候,就說新聞要客觀公正。但經歷了這些之後,忽然發現,相當多的網絡觀點來源於新聞媒體,“個人評論”佔據了媒介的大多數板塊,甚至為了收視率頗有情緒的調侃新聞,試圖把新聞娛樂化。
當見義勇為成了時代的奢侈品,就是校園也難以避免的被衝擊。當個人利益遠高於信仰,似是習慣的發現,原來我們幾代人努力創造的財富世界就是讓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顧別人的生死飢餓。
視金錢如糞土的文人思想,那怕是一句空話也被傳頌了千百年。而連這些傳頌都沒有的時候,是不是視生命為無物才是這個社會應有的情操?
難道我們除了能感受到在“感動中國人物人物評選”的熱善外,離開舞台的真善美會漸行漸遠嗎?
魯迅的文章在遠離中學課本,可我們不想看到與此同時中國人真的病了!
河南省濮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王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