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演義》,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臥龍。鳳鳩的神機妙算,桃園結義的豪氣萬丈,政客的爾虞我詐……而是那句對天下大事極為精闢的論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寫了我國歷史上三國時期魏、蜀、吳的興衰史,展現了一大批英雄形象,串連了一個個智謀故事。百年的歷史演變在片刻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陰謀?權利?義氣……
《三國演義》內容大至從東漢末年桃園三結義一至寫到三家歸晉,總共寫了五個階段: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與三家歸晉。
正如《三國演義簡介》中所評說的那樣:“《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作品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在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實主義的。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黃巾之亂開始,亂世英雄們紛紛走上歷史舞台,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曹操也拉起了一幫隊伍,參與鎮壓黃巾起義,但當時他們勢力都很弱小,還是小角色。
本來就腐敗不堪的東漢政府,經受黃巾起義的衝擊,已然到了崩塌的邊緣,內亂不斷,
群雄混戰中,北方是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崛起,中原地區曹、劉、呂、袁術混戰。官渡之戰後,曹操一統北方,而孫氏集團也已經牢固控制江東;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
正如司馬徽先生所言,臥龍鳳鳩得一這個的天下,只可惜劉備與鳳鳩
無緣,阿斗與臥龍無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吹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段紛爭就這樣被長江之水隱去,三國鼎立的輝煌取而代之的是晉的統一,晉的衰亡迎接的是魏的到來……歷史就在這一衰一強中週而復始,庭院之中,青梅煮酒,與君共品這杯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