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我悟到的是空靈與淡泊;讀易安,我感到的是淒楚與悲憤;而讀到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其感覺卻無語來表達。
初讀孔乙己
破舊的長衫、花白的鬍子以及瘦骨嶙峋的面孔使我感到深深的同情,那位窮愁潦倒的老者淒慘的一生,使人沉思,使人悲憤。那位總在鹹亨酒店要一碟茴香豆作下酒物的科舉犧牲品使人黯然神傷。在我的心中,充斥著對孔乙己無限的同情與無能為力。
二讀孔乙己
孔乙己那自命清高的架子更使我為他感到難過。他的眼中早已被團團迷霧所混淆,看不清當時的時局,看不清自己的才華,更看不清自己的悲哀。這次,我早早地合上書頁,不再為那個悲哀的老者神傷。
再讀孔乙己
又一次的偶然使我翻開《吶喊》,使我再一次讀到了孔乙己。我默默地看著,看著,腦海中又浮現了孔乙己那窮酸的影像。我看著他的一生,直至在鹹亨酒店聽到夥計的猜測——他約莫的確是死了。我慢慢地回顧著他的一生,像是老舊到早已泛黃的電影膠片一般,一幕一幕在我眼前回放。我細細地觀察,緩緩地品味。冷不防,掌櫃那無所謂的臉像是獰笑一般逼向我!
天哪!
……原來,害死孔乙己的不是他那好喝懶做、無所事事的壞性格,而是隱藏在深深夜幕中的科舉制以及在陽光中披著人皮的魔鬼!
後記:孔乙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深受科舉制度殘害的下層知識分子。這不禁使我想到了范進,只是他的結局要比孔乙己好得多。
一陣春風過境,卻沒有吹散那籠罩黑暗的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