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一本讓我難忘的書——饒雪漫的《沙漏》。
一幕幕的鏡頭如今還可以清晰地在腦海中回放。
莫醒醒,她是個令人心疼的小孩。母親白然為了救別人的孩子,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使醒醒深受她去世帶來的影響。醒醒遺傳了白然的疾病:交替性厭食暴食症。這種病使她深受折磨。醒醒,這個拚命吃干方便麵,晚上只能以喝水充飢的孩子,我是多麼地愛她。
米砂,她最最親愛的媽媽,悄悄地離開,留下丈夫、米砂和她的哥哥米礫,不知去向。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緣分,醒醒遇到了米砂,一個天使般的女孩,是她讓醒醒終於有了家人的感覺,第一次使她從孤獨冰冷的自我世界里拉了回來,第一次使有著零下溫度的眼神恢復了溫柔的目光,變回了停留在7歲那年的溫柔可愛。
她們擁有對方護送的沙漏,沙漏的底座刻著她們的名字。沙漏的線條是那麼的柔美、而又倔強,多像她們的友情。
兩個有著同樣身世的女孩,就像一面鏡子的兩面,米砂透過鏡子看醒醒,醒醒透過鏡子看米砂,在她們倆曾經踏過的腳印中也許有很多傷痕,但是她們都在堅強的生活著,互相扶持。她們的友情沒有多麼得轟轟烈烈,卻平淡到溫馨;她們的友情不存在太多的物質,卻溫暖人心。
這本書就像是有魔力一般就這麼把我深深地所吸引了,每一個情節都帶我進入那個虛幻的地帶,美得讓人深深駐足,美得讓人暗自回味。
17歲的夢幻,17歲的友情,年少的狂妄,好美妙的演繹,一個夢的支持,一些人的鼓勵,使再痛苦的日子也能熬過。成長的故事,就是這樣伴隨失落、伴隨悲傷,同時也伴隨著友情,伴隨著見證一切的沙漏。
我想“17歲”就是“17碎”,碎的不只是夢還有自己不被人知的青春。那段無論多久都會很熟悉的往事,還有那段只屬於醒醒和米砂之間難以磨滅的友情。17歲最後那個夏天意味著在成熟之前還有段那以忘懷的傷痛,沙漏的愛點點滴滴,沙漏的愛反反覆覆,藏不住的愛永不言棄的信仰和她和她的幸福。
每一粒向下飄去的沙子都有屬於自己不願放棄的夢還有自己執著的愛。窗台的沙漏永遠記得那份屬於米砂和莫醒醒之間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樣兩個姑娘,即使丟了一切也還有最最寶貴的友情。
17歲是青春的尾巴,短暫而灰敗;像一首鋼琴曲的最後一個音符那樣,無論用上多麼高亢的調,結局都是消失與離開。但是親愛的,所有的災難,所有的不幸,所有的委屈都會過去,我們終究會得償所願。
沒有永遠的十七歲,只有永遠的友情。窗台的沙漏已經飽經風霜,但心中的沙漏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