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空間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
落魄詩人深居漏雨寒屋仍想建廣廈大庇天下寒士;範文正公身遭貶謫仍吟詠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白了頭髮的將軍,挑燈看劍,仍想在沙場上奮勇殺敵,贏得生前身後名……他們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捨我其誰的崇高氣節,像歷史的塵埃中那生生不滅的輝光,熔鑄了五千年中華民族的魂魄,點燃了民族的精爝赤焰,不息之光……
試問:是什麼,讓他們在窮困潦倒的絕境中仍飽含著對家國不滅的殷切希望?是什麼,然他們在面對戰場上血腥殺戮的森森白骨,以血肉之軀架起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是什麼,讓他們在承受巨大痛苦之後,仍有勇氣站在這不復熟悉的土地上?是中國的文字,是一首首蕩氣迴腸的詩,是一曲曲淒婉哀傷的詞,是一句句血與淚凝成的文字!
自倉頡造字之時,中國文字便是表意的象形字。那平滑筆直,錯綜複雜的筆畫,構成了中國字與生俱來的美感。每一個字都是一幅圖畫,每一個句子都是一道視覺的盛宴。自古洎今,中國文人流傳下來無數膾炙人口詩詞歌賦,字與字之間錯落有致的搭配給人以美的享受,是詩詞中方可體味的地方。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簡短的幾個中國字連成一句平仄相合的話,就足以傳達出深遠的意味。“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子的曠達樂觀,豪放不羈的形象躍然於紙上;“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那憔悴的身影令人心酸;“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勾勒出了林妹妹的淒婉纏綿;“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宛若新文學的燭火,那微光照亮了沉睡中的華夏;畢淑敏的知人心,席慕容憂傷的繾綣,韓寒的辛辣評斷……那些跳躍在白紙上最靈動、最雋永地中國文字,記載著一個國家的興盛,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成長,熔鑄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民族魂!
中國字,作為熔鑄民族精神的使者,作為中華文化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作為世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途徑,對我們中國人是多麼的重要啊!然而,近年來,國人對漢語的忽視令人扼腕。網絡上接踵而至的新造詞語往往能鑽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火星文一興起就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我們學著新潮的ABC,看著同質無新意的日本動漫,寫字用電腦……長此以往看輕了我們的母語。殊不知,我們正在失去最寶貴的東西。誠然,重視母語,並不是對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嗤之以鼻,抱著一種互相借鑒的心態去看世界,而不迷失於世界文化瑰麗的大花園中,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本真,才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靈動而雋永的中國字,熔鑄了五千年大中華的魂魄,點燃中華民族的精爝赤焰,不息之光。
高二:海棠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