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讀完,立即產生了一個感覺:這是一本散文。
散文,其實是寫歷史的最佳筆法。
歷史是交織的,又是鬆散的,充滿著確定的已知,和永遠挖掘不盡的未知,這在氣韻上就有了與散文天然一致的地方。散文也有大小,充分向內,只關注個體的內心意緒,也是能有好文章的,但是真正第一流的散文,必有衝破自身,關懷天地的氣質,必有敏銳於家國的內在精神,非此,不是文之大者。金一南教授的這本書,嫻熟的進出於史實,娓娓道來,淡然而又凝重,這該是一部真正的大散文。
散文的筆法也有隱患,很容易把感懷泛化成感慨,進一步乾脆變成了抒懷,這是歷史類文字的大忌之一。
金教授的文字沒有出現這種感性氾濫的情況,特別是,他對於苦難的深入閱讀和理性超脫,兼備兩者的濃度,並匯交融,尤為難得。如果把苦難囫圇吞下,再不加提煉的吐出,那還只能算傾訴,而不是思考。金教授並沒有採用這種很容易上手也容易產生一點廉價贊同的方式,他把苦難掰開,細細研磨,慢慢咀嚼,睿智的思悟,體現了一種出於苦難但凌駕於苦難之上去分析苦難的深刻。
從本書的闡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的苦難來自近現代的世界性暴力殖民,這是直接表現,而深層原因來自這個國家當時積累下的無法調和的矛盾。本書中,對這一矛盾的分析透徹凌厲,用無可辯駁的材料和論述,證明了共產黨的出現和成長的必然性:列強,以及列強所扶持的軍閥代言人,不會也不可能完成對泱泱中華的全面控制,更談不上建設,其彼此之間以資源佔有和利益佔有為目的的紛爭,更使其無法成為統一的陣營,哪怕是後來的國民政府,也不過是形式上的統一,撥開這種表象,看到的依然是各地域各階級各集團的畫地為牢分崩離析。這種割裂,是全方位的,靠舊有的主義或是集團,都無法解決,也無力解決。
割裂的現實一方面加劇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存在留下了契機,因為只有共產黨的直接目標和根本目標,都是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完整、自強和復興,這與廣大人民的期望相一致,必將得到人民最廣泛,最持久的認可和支持。這種認可和支持,是原有的任何一個實力集團都無法獲得的。被他們割據的、看似幾乎毫無縫隙的國家,不僅在他們的利益帶的邊緣帶留下了可以生存的空間,更有一片廣闊的天地被他們忽視了,那就是廣大的勞苦的民眾。這種忽視源自他們的固有局限,無法靠其自身完善。正是在這樣的夾縫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頂住了血腥風雨,將自己的根脈植入大地,植入了人民之中。
苦難中,最感人的可能是友情愛情,但在壓抑著整個民族的苦難之中,最感人的無疑是信仰。信仰,這個在今天某些人看來有些可笑的詞彙,在那個年代所代表的就是隨時可能來臨的死亡。血火跋涉的長征,屠刀下的淡然,牢籠中的堅守,都為這個詞彙鑄上了永遠無法磨去的光華。正是這種無法觸摸卻又堅實無比的力量,支撐著共產黨人在掩埋了無數戰友的屍體後,還有足夠的勇氣繼續衝鋒,硬生生從山一樣的暗影中扯開了透入光明的裂口,也是這種力量,讓共產黨人在大半個世界的蔑視目光中堅定地領導著貧弱的中國走向振興。
對苦難的咀嚼,對信仰的堅守,有時候很容易使人忽略一些東西,比如:彎路和錯誤。
《苦難輝煌》沒有這樣做。這本書亮點很多,其中特別耀眼的一點就是,對曾經的失誤的坦然面對和深入辨析。明瞭其因,正視其果,磨史如鏡,引之為戒。這充分體現了一種嚴謹的治學為文的態度,體現真正的共產黨人那種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這種選擇,可以讓很多代價不必反覆的付出。
本書中以人本位的原則,還原歷史,更把一個個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顯得符號化的具體人物還原進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對人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做出了最貼近客觀事實和規律的闡述,更真切的詮釋了共產黨人勇於面對自我,勇於自我更生的素養和能力。殘酷艱辛如長征,犧牲、失誤、背叛、放棄?..都沒有摧毀還在少年的黨,她在深淵一般的情境下救贖了自己,那一次突圍不僅是軍事上政治上的成功,更是共產黨人境界上的涅槃,這支力量,從此變得不只強大,而且深邃。
讀這樣的書很難不產生聯想。
我們曾經的路,遍佈溝壑,血火相伴。
我們現在的路也並非鮮花鋪就,漸漸成長的經濟和漸漸富裕的生活使很多人忘記苦難,更忘記了苦難的由來。很多人放棄了思辨,放棄了完善自我,放棄了對歷史的求索,於是,心安理得的忘記了我們曾經的榮耀,更忘記了對祖國應有的皈依。《苦難輝煌》只是一本書,它不可能獨立的、完全的解決這些「忘記」和忘記後的迷失。但它是一種開始,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去重新面對那段也許並不遙遠的歷史,用情感和智慧拂去漸漸積累的塵垢,重新解讀。
我們的未來注定還有很多的挑戰。因為我們走的,本就是一條不一樣的路,這條路來自歷史,來自苦難,通向未知。如果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都能以睿智理性去面對,都能保持那同樣源自苦難的信仰和感情,那麼,這條路也必將通向新的輝煌。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
作文空間 - https://ZuoWen.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