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國寫作文議論文作文《只因諸葛如簧舌,致使曹兵一旦休》_1500字

  看《三國》中的“舌戰群儒”、“智激孫權”讓我不得不歎服孔明的巧舌如簧,這張嘴真是絕了!

  曹操揮師南下,奪得荊州,劉備大敗,形勢甚危,此時惟有向強鄰東吳求救尚能保全;而東吳那地方也正是躊躇不決之計:一班文臣極力勸孫權投降以求自保,一班武將則誓死將作戰進行到底。在這種緊要關頭,倘若不能有一位能真正說服孫權以達成孫劉聯合的人物出現,則中原大勢異矣。

  幸而有了諸葛亮。

  於是在孫劉聯軍與曹軍激戰之前,諸葛亮先與東吳群臣有了一番“水戰”——口水大戰。

  首先向孔明發難的是張昭。張昭是何許人也?所謂“內事不決問張昭”,他乃東吳第一謀臣,因而他的發難既狠又準:你諸葛亮不是自比管樂嗎?如何劉備既得你之後未嘗崛起“反不如初也”?張昭這招在兵法上叫“以子之拳塞子之口”,頗有心計,而且他話語中不提玄德之不降曹,反而指責其不抗曹,用心之狠毒也!孔明輕鬆接招。他先談玄德屯兵之夏的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一下子將張昭等輩降了一個等級。爾後又從醫學知識喻之,言外之意不外乎張昭等庸臣治國不異於庸醫害人,諷刺之意,溢於言表。然這種軟刀子又是殺人不見血的,東吳大臣們可能還在心裡歎著“正是,正是”呢!然後他又不失時機地宣傳劉備的“親親”、“愛民”之大仁大義,又以韓信自比,暗斥張昭等輩的目光短淺。最後。他又道出:“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此番話,轉“譏”為“斥”,不僅讓一班大臣臉紅一陣白一陣,啞然無語,更道出自古所謂儒生的通病,真可謂痛快之至!

  既挫張昭,接下來便勢如破竹了。虞翻水平明顯不如張昭,言語中竟有贊曹之意了,孔明也不直斥其無知無恥,只將劉玄德形象抬高,讓東吳相形之下全成了小丑了,這種手法,也可謂高明。

  步子山學了虞翻的乖,避而不談曹操,乃笑孔明學儀秦之遊說。可恨這孔明先前自誇時管樂尚不足責,此番又轉誇了張儀、蘇秦亦是大豪傑,其變化之快,是子山之流望塵莫及。

  薛綜可謂莽夫,公然為曹操說話,也就只能淪為“無父無君之人”被孔明斥得滿面羞慚不能對答了。

  陸績頗有點不識好歹,薛綜剛被斥,他還想袒護曹操,孔明擊他為“小人之見”算寬宏大量了。

  嚴畯和程德樞雖先後出場,實在是一個道上的,拿出些儒家腐朽之詞說孔明,斥其不治經典,好為大言,殊不知歷覽前賢國與家,敗壞朝綱的不正是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終日引經據典渾身酸臭的腐儒麼?而真正成大事者,何嘗效楊雄等輩惟物彫蟲,專工翰墨?因而此二人一個被譏為“數黑論黃的書生”,一個被指為“小人之儒”,也只敢打了牙往肚子裡吞,並無一言可辯!

  至此,孔明可謂大獲全勝了,黃蓋也來得正好,一下子解放了孔明,於是孔明得以見孫權。

  孔明真乃神人,不盡善辯,通醫,連這相面之術竟也諳熟之至。初見孫權,便知其可“激”不可“說”了。

  於是他不顧子敬三番叮囑的“不可言曹軍之多”,在孫權面前極言曹軍之強,以激起孫權的好強之心。而後他竟又勸孫權投降,還說劉備不可降,齊之壯士田橫能不降,言下之意是你孫權不只不如劉備,竟不如田橫了,面對這種藐視,孫權被激得心裡有如火灼,終於“勃然變色,拂袖而起,退入後堂”了。這孔明至此尚不罷休,反言於魯肅曰其主“胸不能容物”。可憐的孫權被煎熬得七竅生煙卻不得發作。然而孫權畢竟是孫權,要不然曹操為何有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呢?他的拳拳愛國之心與雄才大略的睿智最終戰勝怒火,轉而虛心向孔明求救。這也是孔明的慧眼識人了。至此,諸葛亮不僅使孫劉聯盟有了眉目,甚至反客為主,讓孫權反來求孔明了!

  孔明這一“譏”一“激”終策動了孫劉聯合,為後來大敗曹操,定“鼎足三分之勢”奠定了基礎,並且他趁機使劉備的“國際形象”也陡然提升。而這一切只憑了他一張嘴皮子的功夫!

  孔明,豈非神人也哉?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