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後感
這本著作的作者是旅居美國的華裔教育專家吳放教授,書中以信箋的方式向我們描述了筆者走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歷程,收納了吳放老師的發給好友的50封信件,分別有童心篇、課程篇、教學篇、行為管理篇、家園溝通篇、隨感篇七個部分。涵蓋了教師教學的各個方面,對我的理論思考和教學實踐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是一本好書。
喜歡書中的每一個篇章,因為是同行,更因為同樣喜歡這份工作,所以在每篇文章中都有共鳴之處,從中感受到筆者對兒童、對教學、對家長的工作理念。
吳教授喜歡並善於觀察兒童,在童心篇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展現筆者不同的觀察角度,有對一位兒童的跟蹤觀察,有對兒童互動交流過程中的偶發性觀察,有對班級寵物小兔和孩子之間的活動記錄,有對特殊兒童的特別觀察,處處體現出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和關注,尤其是特殊(盲童、肢殘)的孩子的教育和照顧,讓我非常感動,在一個班級中有兩個不同殘疾的兒童,想必對老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製造了不少難處,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對“上帝特別眷顧的孩子”那種戀愛和寬容,真實看見了兩個小傢伙的樂觀和向上,他們和夥伴間和諧的交流,他們在活動中積極的表現,感受到他們性格的陽光和燦爛,孩子們真的在吳教授的班級中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殘疾對他們來說沒有絲毫影響。佩服吳老師對孩子心理環境創設的能力,給特殊兒童創造和正常孩子同樣的教學機會和條件,沒有把生理殘疾作為孩子不能做或者不想做的借口,任何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有困難也應自己解決、有機會要積極爭取,培養特殊孩子自信、自強、自立、樂觀的性格是吳老師和孩子的家長共同的願望。為孩子默默支持、幫扶、付出愛心的老師最終道出自己和特殊孩子接觸中的感想:“我對自己教過的身有殘疾的孩子們格外地偏愛,但這種偏愛不是出於憐憫,卻是出於感激。”感激孩子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感激孩子對於她的影響,“教我把眼光放得更遠,使我的心胸更加開闊,更加懂得真心每一個生命。”從殘疾孩子身上學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博愛的胸懷,使我這個讀者也深受感動。同樣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吳老師,我會怎樣對待那些孩子呢?我相信我的愛心不會比筆者少,但對待孩子的方式和針對他們的教育理念會怎樣定位呢?通過這兩個生動而又溫馨的例子,為我和同行們指名了一個方向,特別的關注、特別的幫扶、特別的鼓勵、特別的指導,但不是包辦和寵愛,是給孩子同樣的機會和條件,給與更多讚賞的目光和言語。
在課程篇中,我可以瞭解到美國對幼教的不同劃分方式,2-4歲是學前班階段,5歲是幼兒園階段,6歲開始小學階段。同時對不同領域的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印象深刻的是對早期閱讀的詮釋,提出“幼兒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創設寬鬆的閱讀環境,和孩子們席地圍坐,在老師翻閱優美繪本的同時,傾聽老師娓娓講述感情十足的故事。鼓勵孩子自主閱讀、堅持閱讀,養成讀書的習慣也是吳教授崇尚的理念。
這本書值得我經常重複閱讀,裡面有許多值得我學習,需要在今後的時間裡潛心閱讀,從中獲得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