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是一種超脫的境界。捨得,是一種快樂生活的哲學,捨得,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大智慧。正如賈平凹先生所言: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捨大得。
平時很少有時間青年下來讀讀哲理性強的書。只是偶爾翻翻時尚雜誌,短篇小說,新聞報道……《瑞麗》《嘉人》《讀者》是我的最愛。前陣子陪媽媽逛書店,想習一本有關營養食譜的書給媽媽看,最後卻被一本《有一種智慧的叫捨得》的書迷住。其實當初只為“智慧”二字並非“捨得”,誰不想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呢?於是意外的收穫陪我住了十天醫院,也讓我在這短短的十天裡與哲人相約,與哲理相擁,靜靜地享受哲學帶來的另一種味道。
記得第四章“捨得權,退得出才能進得出去”中有一文叫“成大事者,須“退而結網”中說道:世上讓人們羨慕的事很多,不少人只停留在羨慕之上,並不靠努力去爭取,結果他們終生有恨了。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就是要求人們不要空想,要真抓實幹。人生是有限的,機會也是不等人的,只有抓緊時間努力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
確實,想想自己幾時羨慕別的孩子會彈鋼琴,會跳舞吵著要父母送自己去學,可學了一期便無動而返,如今也羨慕別人出口成章,才華橫溢,但自己卻找了許多借口與學習擦肩而過,以為不動腦筋的消遣才是休息的唯一方式。年至30,回首思肘,卻發現自己得到的很少。不捨花時間又何來收穫呢!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用它來換取學識值嗎?諸葛亮日夜苦學,他的學問早超過了眾人,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後來,劉備三顧茅廬清他出山,諸葛亮於是憑著自己的卓越才能,建立了豐功偉業。他勤奮務實,苦練本練,是個實幹家,這樣在以後的軍事生涯中才能智計無窮,建立大功。東漢時,廉范拜博士薛漢為師,隨他學習學業。他時刻不敢偷懶,常常學習到深夜。一次,薛漢勸他不要過於辛苦,廉范說:“我天生不聰明,如果不用勤彌補,那麼就沒有指望了”。廉范不沽名釣譽,做事不是給別人看,完全出於本心,他注重身體力行,最終受到眾人的敬佩。
古人告訴我們:在平等的機會面前,只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超越自己。
第五章“捨得氣,屈得了才能伸得直”也讓我感受頗深。《論語》中說:“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的確,這句話包含有智慧的因素,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廣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忍耐也是一種美德。這一觀點儘管與現代這種競爭社會不合拍,但是,很多學者已經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裡有些東西並沒有過時。相反,其中的學問博大潛深。如果運用於現代人的生活,必將使人們受益匪淺。其中,忍耐就大有學問。忍耐包括很多種,當與人發生矛盾時,忍耐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這種忍耐無疑量種大智慧。非洲一位總統間鄧小平同志有什麼好經驗,他就說了一句話:“忍耐”。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一種策略。有人說,忍耐就是一種妥協。其實,妥協並不是簡單的讓步,而是在知已知彼的基礎上達成了一種共識。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妥協都不僅僅是為了“家和萬事興”、“安定團結”,而且還隱藏著一種堅持,這種堅持實際上就是一種堅定的決心。
我想:大凡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世界這麼小,你不碰我,我還會碰你,關鍵是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得饒人處且饒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張笑臉,一勿誠懇的道歉,就能能干戈為玉帛,冰釋前嫌,何必為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呢?
《有一種智慧叫捨得》一書讓我看到了人心的善惡,讓我明白原來有捨才會真正有所得,天下沒有永遠的“好運氣”,“額頭碰天花板”。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在乎自己將要得到多少,他們在乎的是是否付出。“蛇在蛻良中長大,金從砂礫中淘出”,“捨得”是生活中一種必然的選擇。